理念是理论的“头”

17.12.2015  16:2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五大发展理念”很快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国际上普遍称赞,也引发对理念与理论关系的关注、追问和思考。

  最近,在网上读到汉语是世上“最先进语言”“最优秀语言”“最精美语言”的论文,热血沸腾。细细想想,这么“吹”可能被人贴上民族主义标签。是焉非焉?专家会有科学裁决。不过,理念这个“名字”确实比英语等取得好。英语idea、希腊语ideo多指观念,与思想观念和理论观念难分高下、难辨伯仲。理念之念,念头之念;念头念头,“念”的“头”,观念的“头”;源于理论、高于理论,属于理论、统领理论,所以是“头”。一言以蔽之,理念是理论的“头”。

  过去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意味着理论是实践的“头”。现在明白了,理论也有“头”,就是理念。理念作为理论的“头”,居于首脑部位,既是理论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又是理论的标志,成为一座理论大厦的招牌、一个理论体系的品牌。作为“灵魂”,与理论这个“体”构成“魂”与“体”关系;理念对头,理论就会正确;理念不对头,理论就会出现错误。理念作为“管”理论的、指挥理论运作的中枢神经,决定理论的观念体系和结构框架,甚至决定理论的整体面貌;魂体合一,理论自然井然有序;魂不附体或魂飞魄散,理论必然乱套。一句话,理念这个“头”怎么样,理论就会变成什么样。

  抚今追昔,确乎如此。马克思理论体大虑周,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和文化,涉及历史、现在和未来;在恩格斯看来,主要在于三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或“发现了”自身的地位、需要和解放的条件。这三条就是马克思理论之魂。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关乎革命和建设,关乎救国、建国和兴国,关系亿万人的解放和幸福。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条就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小康理论,古已有之,现代斐然;小康社会建设,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之魂。

  回望古籍,有可资论。韩愈《进学解》主张:“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从“纂言”中“钩其玄”,包括提升理念。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为:“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书经》主记事,求其质实;《诗经》“思无邪”,把握正确;《礼记》讲礼仪,重在适宜;《春秋》衍生出“春秋笔法”,决断为先;《易经》通变,得其变化即得其要领。所谓“取道之原”,也可理解为取道之“头”或理念。今日把握理念与理论的联系,可谓发扬光大、“创造性转化”。

  理论这个“头”如何炼成?读写理论“老大难”,抓住“头”就好办。理念经总结、反思、提炼和升华“四部曲”,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把繁琐的逻辑简约化。紧握理论的“头”,提炼凝练,有的用一字“拧”出一篇论文精髓,有的以一词“掏”出一本论著核心。有些理论文章太长,有些理论书籍太厚,不读不知、不读无知,却过目即忘、边读边忘;理念仅用一字一词或几个字几个词,好记好背、入脑入心,记住这几个字或几个词,便记住这一理论的要义。理念充满创意,绘制蓝图;蓝图往往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理念则“画龙点睛”,让人一看便知、一想就明。

  理念这个“头”具有理想信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新理念,催生出科学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这新的发展理念付诸行动,真抓实干,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将造就一番大事业和新天地。(作者 张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