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大赛开幕式在电信学院举行

23.09.2014  19:08

胡斌教授做学术报告

9月19日下午,应我校电信学院邀请,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特聘专家、973首席科学家、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斌教授来校作了题为“非侵入式、可适应性脑机接口”的学术报告。以此为序幕,“2014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大赛”正式启动。会议由李策副院长主持,张爱华院长、杨新华书记、包广清副院长以及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胡斌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脑机接口技术及脑机交互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由于人脑通常会在人产生主动意识之前便产生反应信号,所以一个神经系统层面的设备操纵系统能比其他任何系统更为快捷、隐蔽、精确。脑机交互通过研究相关理论、方法、技术,以实现人与环境之间自然的认知功能感知与认知交互。脑机接口是脑机交互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如何实现脑机接口的非侵入式、普适性、可适应性以实现医学、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特殊环境作业、军事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需要。他谈到,非侵入式、可适应性脑机接口技术属于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而认知科学发展的最关键是在于核磁技术,当前热门应用是可穿戴计算,其在为人们生活辅助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胡斌教授重点介绍了他目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和由欧盟资助的科技框架计划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并针对认知计算在精神健康诊断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抑郁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胡教授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和国内国外最新研究计划进展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索思考和展望。他指出,脑机交互技术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多方面人才的协同工作,相信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将促进其向更高科学层次和更深技术内容的境界发展,并将以其实用性应用于更多领域,并最终造福于人类。报告会后,胡斌教授对师生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还就脑机交互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师生进行了讨论。

同时,“2014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大赛”正式开幕,大赛组委会解读了本届大赛的参赛规则和相关事项,回顾了往届大赛的优秀作品,并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发出参赛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