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感受文物保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7.06.2014  12:36

仔细端详

人民网兰州6月17日电(记者 银燕) 中午刚吃过饭,家住兰州市城关区的大学毕业生周言文就坐上公交,赶往七里河区参加一个叫做“文物保护修复开放日”的活动。

我对历史和文物保护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假期放假回兰州都会去博物馆参观,自己也会去看相关的书籍。这次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文物保护修复开放日活动的通告,就报名参加了。

6月14日一是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为让社会公众了解文物保护修复知识,近距离接触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甘肃省文物局在“文化遗产日”这天邀请社会公众免费参与并亲身体验文物保护修复全过程。

下午14:00,周言文来到甘肃省博物馆门口,和其他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市民们一起,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报告厅。这里,一场“文物保护的讲座”正在等着大家。

随着甘肃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建全的幻灯片讲解演示,大家看到,经过保护和修复,一把锈迹斑斑的汉代剪刀,脱去了黄褐色的锈迹,显出了原来光亮的色泽,剪刀上的花纹细节也清晰可见。年代久远的壁画,恢复了明艳的色泽,参观者得以窥见旧时的风姿绰约。碎落成片的马家窑彩陶,经过拼接后,线条流畅,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物修复修旧如旧,体现真实性应是首要原则。

随着考古的深入、科技的发展以及材料的进步,今后可能会有更加多的数据、更好的方法、更理想的材料来对文物进行更科学的修复,因此,所有的保护与修复性材料和工艺都应该是可再进行的……” 张建全一一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文物保护、文物保护资质的获得、文物保护修复的原则、文物保护的基本流程。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讲解,人群中的几个小孩子听得很入神。

讲座结束后,张建全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和疑惑都可以提出来。

听到这句话,大家不断地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陕西的文物对外交流很丰富,我们甘肃的文物对外交流是不是很少?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有没有针对个人藏品的?

——“我家住在庆阳市里,在野外可以看到墓葬群,请问在边远地区,国家又是怎样来保护这些野外的墓葬群的?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为国家文化战略平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啥帮助不?

……

面对大家的各种提问,张建全和甘肃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一一进行了解答。回答问题时,张建全还讲到了全国性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普遍问题,目前的文物保护和修复主要面临人才和资金的缺乏的问题,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比较缺乏。

问答环节之后大家来到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开始参观文物的修复保护过程。大家分组来到丝织品修复室、陶器修复室、青铜器修复室等,参观文物的修复。在丝织品修护室,大家拿出手机来拍照。在工作台旁边,放着介绍修护工艺流程的记录供大家翻阅。

在陶器修复室,一个破碎的陶罐放在操作台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加固和拼对处理,经过修复后,陶罐会被修复成一个整体。而在一旁的箱子里,更多待处理的陶罐躺在那里,这些陶罐色泽非常暗淡,像是刚从地里面挖出来一样,满是历史的痕迹。

青铜器修复室,长长的操作台上,一尊已被基本修复完成的车马阵(战马)立在那里,旁边放着类似于矛、剑戟样子的青铜器。工作人员介绍,青铜器的修复前后都要照相,做分析检测和病害记录,之后经过脱盐,经过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清理凝结物、铜锈、清除锈蚀、附着物,经缓蚀、封护等等工艺流程,在修复之后还要完成文物保护修复报告并建档。

在书画修复室,见工作人员在水洗画面,周言文问:“这样不会损伤到画作么?”面对她的疑问,工作人员解答说,这是用皂角水刷洗画面,并不会对画作造成损害。

谈及举办“文物保护与修复日”的目的,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说,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不能只是政府与专家学者的事,和世界一些文化遗产保护相当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文化遗产意识还比较淡薄,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还不容乐观。(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知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普及,使广大公众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参加者。让每个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使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记者在甘肃省文物局网站上看到,活动公告发布后,原本该活动计划遴选50名社会公众参加,而截至6月12日下午18:00,甘肃省文物局共收到报名表21份。

而甘肃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沿线上,留下了大量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而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6000多公里;甘肃省内提出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战略之后,甘肃在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十三板块中的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两大板块,在相关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方案中已经融入了展示利用的内容,以便让文物向更多的人敞开胸怀。

走出甘肃省博物馆,周言文说,参加开放日的活动,了解了文物保护的原则,资质等内容,特别是实地参观文物保护的流程,相当于看到了专业人士从文物的出土到展出的一个大致过程,我了解了更多的文物保护知识,自己以前的一些认识也有所改变。 

相关新闻:

甘肃邀请公众近距离体验文物修复过程  让文物向更多人敞开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