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一见)

16.10.2022  11:42

  两张照片,见证一个村庄的蝶变,映照一个时代的前行——

  一张,昔日挂在陡峭悬崖上的藤梯摇摇欲坠;另一张,今日的钢梯直入云霄,乡亲们走得踏实、走得稳当。

  2022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四川的益西达瓦委员,带来悬崖村的新消息。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两张照片,话语谆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悬崖上的今昔之变,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

  这十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1.4亿多群众喜圆安居梦。

  ——“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这十年,荒山变绿、浊水变清,老百姓在城市中能拍到星轨、在家门口能感受自然,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这十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写入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犹记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用10个“”字,描述人民的期盼;

  犹记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概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以贯之。

  为了这个根本目的,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党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人民”的精神基因。

  “造福人民”,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是逻辑起点,人民是价值旨归。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成为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

  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我们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责编:周婉婷、杜昱欣)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大会的主题   报告原文   大会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