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老人讲述吃水生涯:窖水、背冰块到自来水

01.11.2016  13:06

 

  68岁的甘肃环县山城乡居民王洪强院子里的雨水集流窖用了10多年,打这口水窖花了近千元。 侯志雄 摄

  2015年,甘肃环县规划将扬黄水送到当地的16个乡镇,山城乡亦在其中。王洪强家中的自来水管线已辐射完成,明年三月份就可以用上自来水。每天他都要认真清扫刻有“精准扶贫饮水工程”字样的井盖。 侯志雄 摄

  中新网甘肃环县10月31日电 (记者 侯志雄)雪后初霁。甘肃环县山城乡70多岁的郭贤斌从自家院落走出,沿着山间土路来到分岔沟李井子村的“红军井”旁,明年开春就能用上自来水了,他过来再看看这口水井。

  郭贤斌出生的山城乡山城堡村,1936年11月发生过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大仗——山城堡战役,此役亦为红军长征和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据资料显示,80年前的山城堡战役中有五位开国元帅和四位大将参加过,在山城堡战役结束后20天,“西安事变”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郭贤斌从小就听家中老人讲述,当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分三路开进环县山城堡地区,其中一路就从分岔沟下来,沟中河水因苦咸而无法饮用,通过当地群众的引导,红军战士来到李井子村泉水畔,组织排队一排一排的喝水,并且只准喝不准拿,担心泉水枯竭。

  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政府将红军喝过的泉用水泥箍起来成为水井,当地人都知道“红军井”在分岔沟。

  “十年九旱”的环县遇到大旱之年基本上家家户户没水吃,一年有近半年时间缺水。

  “到了山城梁要水喝,端来一碗干炒面。”在“水贵于油”的环县,想起当年取水时的情景,郭贤斌十分感慨。天旱时,每天起早排队去水井取水是最重要的事。“附近有五个村子的五六千口人在‘红军井’取水。”郭贤斌说,沿着山路人们用毛驴驮水、架子车拉水,山沟里取水的人们比赶集还热闹。

  后来当地农民开始挖土窖。在窑洞门前的院子里,人背上绳子,边挖边用筐子运土,然后用胶泥将四壁封住防止渗水,一口窖深约10米用来收集雨水。由于条件制约,水窖里的收集到的水经常飘浮着杂物,农民就撒白石灰(碳酸钙)消毒。

  “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能好些,打一口土水窖能基本保证家中用水。”郭贤斌说,遇到旱情,经常闹水荒,无奈之下,他与家人在天最冷时到沟里寻找凝结的冰块,用驴驮回来融化后饮用。

  在环县农民的家业中,最值钱的就是水窖。2006年起,当地政府全面实施雨水集流水窖工程,给每户兴建一个100平方米的集雨场和两口30立方米的水泥水窖,到2008年末,建成集流场4.2万处、水泥窖4.4万口,正常年景下可解决当地21个乡镇超过22万人的饮水困难。

  郭贤斌和王洪强家中的水泥窖就是在这期间修建的,雨水好的年景全家人的吃水可以解决。68岁的山城乡居民王洪强告诉记者,天不下雨时,水窖里的水用完了,只能与老伴下沟去井里担水,由于水位低有时还用绳将孩子绑住吊到井下,用瓢一点点刮水到桶里。

  环县群众用水难题在2009年得到逐步转变。当年,环县开始实施了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2011年,在环县县城北部建成了库容70万方的张南湾水库,解决了县城7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015年,环县规划将扬黄水送到当地的16个乡镇有供水条件的87个村,工程建成后可解决20.2万人的饮水困难,山城乡亦在其中。

  告别居住多年的窑洞后,1998年王洪强把家安在山城乡街道上。起初他在院子里花了近千元打了一口雨水集流窖。今年,他家院子里又多了一口自来水井,自来水管线已辐射完成,明年三月份就可以用上自来水。王洪强告诉记者,每天他都要清扫刻着“精准扶贫饮水工程”字样的井盖,“我没花一分钱,自来水就能到家中,人们说山城乡山大沟深引不来水,现在实现了。”(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