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电商精准扶贫在革命老区生根发芽
环县位于 甘肃 省东部,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虽然环县盛产荞麦、燕麦、豌豆等五谷杂粮和胡麻、黄豆、葵花等经济作物,被誉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也因独树一帜的“道情皮影”被称为“中国皮影之乡”,但这些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却受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等制约,大量特色农产品局限于自产自销,经济发展滞后。
截至2015年年底,环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万户、7.16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1.78%,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老区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生活急需改善。随着脱贫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精准脱贫,箭在弦上,必须有所作为。环县创造性地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成为在革命老区燃起的一把火种。
革命老区的新火种
据甘肃省商务厅介绍,自2015年以来,农村电商已经成为环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革命老区助农增收的新出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初,环县共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35家、个体网店(含微店)经营户1060家,累计实现线上交易额4.12亿元。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动物流、包装、分拣、客服等岗位实现就业5800多人,借由电商企业在环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收正式员工,实现了160户贫困户精准脱贫。
农民增收也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环县小杂粮网上销售1760多吨,实现线上销售额2280万元,带动1000多贫困家庭户均增收2万多元;环县黑山羊、滩羊自2015年“触电”以来,经过精细分割和包装,实现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1000多养殖户户均增收3万多元;原本是农村人烧炕做饭的柴火—葵花秆,如今也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品,葵花秆芯网上每斤卖到190元,带动500多户贫困家庭户均增收2850元。电子商务还带动了环县皮影、刺绣等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网络销售额达5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文化产品线下销售不畅的问题。
此外,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增加,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形成,倒逼了环县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变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及时了解到市场的需要、清楚地里种什么可以赚钱。电商产业带动增加农民种植合作社89个,增加农民养殖合作社154个,订单种植胡麻、红小豆、黑豆、荞麦、谷子、葵花等作物20万亩,羊养殖量达到120万只以上。
丰硕果实从何来
谈到以上硕果的取得,“六个突出”发展农村电商是甘肃省商务厅及环县县委、县政府的“秘笈”。
一是突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环县明确“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协会引领、社会参与、品牌带动、产业支撑、保姆孵化”的发展思路。同时确定到2017年底,稳步实现21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全覆盖、251个行政村电子商务示范店全覆盖,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3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增加就业10000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是突出政策引领,搭建发展平台。环县着力打造电商服务六大平台,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种子企业培育孵化平台;返乡能人创业平台;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电子商务培训交流平台和农特产品展示体验平台。
三是突出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瓶颈。一方面,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前,环县共注册运营快递企业18家,服务范围覆盖了大部分乡镇和重点村组,其中全县快递月均派件198000单、收件65600单。
四是突出品牌标准,打造产业链条。由县农牧局牵头成立陇源农业发展公司,负责农产品的订单种植,保证产品原料供应充足;由环县麦上客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环县小杂粮初级加工厂,负责杂粮收购和初级精选加工,保障网货产品质量和供应量;由环县慧聚联创电子商务公司建设的环县网货供应平台,负责产品的研发、包装设计、品牌培育和销售策划。形成了“统一订单种植、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网上销售、统一打包发货、统一仓储配送”的发展模式。
五是突出资源整合,抓好人才培训。环县充分整合人社、团委、妇联、供销等部门培训资源,结合邀请知名专家授课、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大赛等培训方式,建立了由县电商服务中心为主体培训机构的环县电商立体化培训体系。
六是突出示范带动,推动全面发展。目前环县已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规模化销售。如麦上客“老麦良品”淘宝店铺月均销售红小豆、小米、小绿豆等杂粮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0多万元;环县“傲林电子”的天猫店以宣传老区杂粮养红军的故事,赋予环县杂粮独特的红色内涵,“万佳欣禾”杂粮和荞麦醋销售月收入30万元以上;贫困村农民赵陇军创办的“陇原农村味”淘宝店以新鲜应季水果等农特产品为主销售商品,月收入30万元。同时,借助国内大平台优势和壮大本土电商平台,建成了京东商城“中国特色”环县馆和苏宁易购“中华特色”环县馆,也推动了环县农特产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