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山里人:搬迁后心里“敞亮” 毛驴驮水成历史

30.09.2020  23:22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9日电 (侯志雄 高展)秋高气爽,果香四溢。在甘肃庆阳市环县秦团庄乡大天子村,年届七旬的朱光俊背着手在自家羊舍里转悠。“养湖羊收入好,一个羊棚县上补贴6万元,自己只出1万元。”他闲了就过来喂羊,心里很是“敞亮”。

  让朱光俊心里“敞亮”的事还有,入住一年的三室一厅新居,他还在村里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打着零工。

  2019年8月,朱光俊一家自筹资金1万元,搬进了环县秦团庄乡易地扶贫搬迁点,告别了祖辈在塬边咀梢间的危窑,出行、饮水、看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今已尽数消失。

  “搬得出、能致富。”秦团庄乡结合安置点区位优势,通过合作社带动、初级加工厂吸纳、基地输转、自主创业就业、发展特色养殖等方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渠道。

  “乡上统一规划了120户养羊示范小区,家里的50多亩土地全部用来种草。”朱光俊购买11只湖羊,开始了“养着羊只,闲看日落”的生活。

位于八珠乡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扶贫车间。 高展 摄

  “以前住在老庄子,去趟村部要步行30多里。”八珠乡马连掌村的郝惠兵回忆说,小时候他就赶过毛驴下沟里驮水,有几次毛驴走不稳掉进深沟,对当时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现在农闲的时候在附近油田作业区打工,一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搬迁住进新居郝惠兵感到惬意的是,“自来水直接入户,家门口有通勤车”的生活。

  在八珠乡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扶贫车间里,村民慕丽霞与同村姐妹们一起参加岗前培训,江西来的培训老师手把手教着她们。慕丽霞说,“在家门口上班,培训结束后工资实行计件制,每个月最少能挣1500元。

  同样享受易地搬迁红利的罗山乡龙柏山村民陈永鹏说,“以前住着三孔旧窑洞,距离最近的街道15公里,雨雪天出行很难。

  2018年,陈永鹏全家搬迁至大树塬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住进了二层砖混结构的新居,家里孩子均就近安排读书。“农闲时他外出务工,现在全家年收入5万元以上,生活状况明显好了。”陈永鹏说。

  环县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耿嫔介绍说,环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实行差异化扶持,逐点逐户建立产业就业帮扶台账,对搬迁村民产业和就业落实情况实行动态追踪管理。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环县还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草畜主导产业带动,采取“四类分类法”和“331+”扶贫模式,让4135户建档立卡搬迁户全部加入种养殖合作社入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根据搬迁村民就业意愿,结合安置点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建办11个扶贫车间,利用公益性岗位、县内重点项目工程和合作社等吸纳带动搬迁村民就近就业。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是环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治本之策,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19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107个,让4135户198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心中“敞亮”,重拾致富信心。目前,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竣工,入住率和拆旧率均达到100%,后续产业培育正在有序推进。(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