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因“羊”而变 肉羊产业助农发“羊”财

30.11.2016  17:04

  中新网甘肃环县11月30日电 (记者 侯志雄)初冬雪后清晨,甘肃环县环城镇白草塬村的杨培何走向自家贮藏饲料的棚子,开始了一天的养羊工作。

  环县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史载,环县当地人祖先是属游牧的西戎民族,随着与中原地区交往日增,当地逐渐成为半农半牧地区,“家家养羊”成为当地农民的传统。

  “环县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县,畜牧业一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县县委副书记张希岳说,2013年起,环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扶持畜牧业发展,2015年底,当地羊只饲养量达到了262万只,养羊专业户的养羊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六成以上,草食畜牧业收入占环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

  羊只数量在增加,解决肉羊养殖市场销售和品牌问题,延长肉羊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让群众稳定脱贫成为环县当地的“头等大事”。

  30日,环县中盛100万只肉羊加工及产业化项目进行了签约。项目投资5亿元建设10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及配套的肉羊繁育生产体系,在当地形成集肉羊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坊间有“环县羊羔肉,蒸煮炸炒馋死人”一说。肉质鲜嫩,瘦而不柴,极少腥膻味。环县正丰农牧业公司、世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为当地典范。

  “环县羔羊肉,别的地方想模仿都难。”刘世强说,甘肃农业大学对环县羊羔肉品质鉴定,含有29种脂肪酸,包括10种饱和脂肪酸,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健康油食用推荐标准。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环县羊羔肉”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从经营水产生意到转型当起“羊老板”。刘世强在环县环城镇白草塬村成立环县世强养殖专业合作,通过订单养殖的方式和村民一起“发羊财”,村民杨培何正是合作社的签约农户。

  如同环县许多农民一样,杨培何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地里的庄稼,一年到头“望天收”让他家里的日子过得“差强人意”。2009年,杨培何开始尝试着养羊,从十几只到现在的30多只,杨培何五口之家的生活渐有起色,养羊带来的收益使杨培何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满满”。

  在环县,许多和杨培何一样的农民生活因“”发生着变化,而环县当地在探索发展羊产业的路上“信心倍增”。

  陇东黑山羊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山羊品种,该品种主要分布在陇东黄土高原区的环县等地。以其肉质细嫩,低脂肪高蛋白、膻腥味极轻,被誉为“黄土高原黑精灵”。

  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陇东黑山羊成为市场“香饽饽”。环县罗山川乡龙柏山村刘全文成了“受益者”。当地媒体曾报道了刘全文不仅自己养殖黑山羊300多只,还以投羊还羔的模式,引领村里农户养殖环县黑山羊的故事。

  2008年,环县的陇东黑山羊存栏量锐减,而市场需求量很大,刘全文果断地将自己饲养的小尾寒羊换为陇东黑山羊,从十多只黑山羊开始起步,到2014年,他饲养的陇东黑山羊已经发展到了400多只。一些商户闻讯前来购买,可他却将“自家部分黑山羊免费投给部分农户,两年后,农户还回原有数量的羔羊即可。”以此鼓励群众养殖环县黑山羊,扩大环县陇东黑山羊存栏量。目前,刘全文饲养的羊存栏量稳定保持在400只左右,年收入逾10万元。罗山川乡统计,2015年底,该乡羊存栏达到4.6万只,其中陇东黑山羊占10%以上。

  张希岳说,100万只肉羊产业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农牧互补、种养结合、生产高效、生态循环、良性互动的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路子,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可带动环县1300多户规模养殖或育肥,实现年增收1亿元,户均增收7.5万元并可带动农民草业收入2.6亿元。(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