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炎炎夏日,环县山沟梁峁间,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通向偏远山区的乡村油路,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为偏远农村脱贫致富输送血液和营养。
今年,环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安排部署,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打响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扶贫攻坚战。
一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境内梁峁相间,沟壑纵横,自然条件严酷,交通条件落后。
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环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多年来群众盼修路、盼致富的想法日益迫切。
打通致富路,也是环县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今年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规划,环县要新修65条、1435公里的乡村道路。消息传出,迅速牵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心弦,也燃起了大家兴修“幸福路”“小康路”的信心和决心。
要知道,环县新修1400多公里乡村道路,要比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修建农村公路总里程还要多300多公里,也是今年全省在投资规模和修路里程上最多的县,将惠及113个行政村18万群众。
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环县扶贫的“抓手”。目前,环城至杨庙掌、小南沟马路塬至李塬、南湫至南湫沟3条通村油路油面工程已经完成,其他各条道路或正在油面、或正在铺筑水稳层、或正在进行土方施工等。看着通村道路马上就要铺油罩面了,杨庙掌村农民王会芝高兴地说:“这路通了,农副产品能运出去了,遇到个啥急病,也能及时到医院了……”
扶贫先修路,路畅百业兴。据环县交通局统计,至6月20日,环县通村公路建设已经累计投资4.1亿元。环县县委政府下定决心,今年一定要完成1435公里乡村道路建设任务。到2016年底完成乡村公路“村村通”的目标。
二
环县修路难,主要有两难:一是测量设计难,二是施工土方量大。这两难都是由于环县山大沟深、沟壑纵横的地形造成的。
据环县交通局统计,环县境内有大小沟壑17364道,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两道沟,线路经过处均为山岭,原有便道多为单车道或羊肠小道,利用率低。修建等级公路时,平均每公里移动土方工程5万余立方米,需要修建两道涵洞,平均每5公里需架设一座桥梁。60%路段纵坡比大于4%,需设置混凝土排水边沟,急弯陡坡、临崖临沟处还需增设防撞墙、防护栏、警示标志等安保设施,每公里增加成本40万元左右。
演武乡佛岔村的通村油路建设,年初已经开始测设,可第一次测设没能通过,原因就是通往该村的一道山梁太窄,不能达到乡村道路所要求的转弯半径。二次测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想尽多种方案,除非额外花费400多万元,架设两座桥梁,别无他法。像这样的测量设计,环县比比皆是。木钵镇殷家桥至高楼塬的通村公路盘山而上,共转13道弯,坡陡弯急。在今年的公路改造中,公路建设者们下决心裁弯改坡,拓宽路基,动用大量土方将13道弯改成4道,将2米路基拓宽到10米。“现在不仅小车通了,大车也能方便进村了。”当地村民高兴地说。
环县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移动土方量大,建设成本高,最大的压力是资金不足。面对困难,环县变压力为动力,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运转的同时,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上来。同时,依托向上争取、项目捆绑、群众投工投劳、承建方垫支等多元化筹资方式,全力以赴全面铺开农村道路建设的新局面。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环县把今年定为“交通扶贫攻坚年”,成立了农村道路建设管理指挥部,县里主要领导分片包干,所有县级领导联系路段,交通、发改、财政、国土、林业等19个县直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指挥部成员。同时从各单位、各乡镇抽调了194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道路攻坚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
三
一年修1400多公里乡村油路,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对此,在环县农村道路建设管理指挥部里,专门设有法律保障、廉政监察、质量督查3个保障组,全程督查可能出现的“质量不过关”问题。
为强化质量监管,县交通部门采取全程监管、聘请专家指导监管、乡村干部跟踪监管、监理人员现场监管、村民代表随时监管的“五方监管”模式,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标。交通局项目办公室全体人员常驻工地,跟班管理,严把材料、设备、工艺关,沥青、涵管、混凝土边沟预制构件等主要材料,都由项目办和施工企业共同考察采购,监测人员跟踪检测。
同时,县上还从各单位抽调了20名道路建设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农村道路建设一线,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在公路建设所在村抽调3名群众作为质量监督员,发放务工补助,每天上路督工。
值得一提的是,县里还高薪聘请了9名市公路局退休中高级工程师,配备必要车辆和生活用品,分片区扎根一线,督查质量安全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责令改正。对监测不合格工程责令返工,并进行罚款。发现不合格工程3次以上的施工单位,加入道路建设“黑名单”,三年内不得参与环县公路建设。(记者严存义 通讯员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