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休息场所为何总成“画饼”?
《河南商报》12月22日的“热线”版刊出一幅照片。照片显示,几名环卫工挤在一个垃圾箱里休息。
该报标注,照片摄于12月21日中午12点,在郑州市的西三环与长江路口附近,5名女环卫工由于中午休息时间短无法回家,而附近又没有休息室,就挤进一个垃圾箱中歇息。这些环卫工的午饭是干馒头加白开水,对于能在垃圾箱休息感到满足,“要不是有个垃圾箱,我们就得蹲路上了!恁冷的天,这赖好能挡点风……”
郑州的环卫工没有工间休息场所,其实在几年前就曾引发当地热议。《大河报》2011年11月9日报道,郑州市城管局制作了300个蓝底白字的“环卫工人休息点”标牌,一些爱心商户领取此标牌,承诺会给环卫工人提供歇脚、喝水的便利,而该局还声称会在2012年1月25日前将建设600个环卫工人休息场所,“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少的问题”。
但事实上,郑州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少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013年2月5日的《河南商报》发出图文并茂的整版报道:雨中,一位环卫工打着伞,蹲坐在自行车旁。次日该报追踪报道,郑州建在马路边的一些环卫道班房,变成了仓库。
也就是说,从2011年至今,在郑州,环卫工人的休息场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地的城管部门也很有意思,这类事件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并引发社会关注,都会承诺尽快改进,限期解决,但事实上却没能真正为环卫工人排忧解难。
环卫工人的休息场所问题,在全国其他许多城市同样存在。解决此问题,的确面临较多现实困难。最主要的困难是,配建休息场所的场地不好找。在建筑和道路格局固定的老城区,找出地方来配建环卫工的休息场所,不是件容易事。而在新建的城区范围内,土地的用途是国土、规划部门确定的,市容环卫部门没有发言权。除此之外,包括郑州市在内,国内许多地方近年来的城市化扩张速度很快,纳入城市市容环卫管理范畴的道路、公共建筑急剧增加,要配齐环卫工人的休息场所,每年都要花出去一大笔钱。
现实困难能否获得解决,往往要看根治解决的意愿。《大河报》2011年11月9日的报道援引郑州市城管局市容环卫处负责人的话说,“环卫工休息场所的设置可采取这些形式:一是利用现有环卫设施进行改造;二是在不影响市容和行人通行的道路两侧设置活动板房;三是利用绿地、游园的边角新建;必要时可临时租临街房或民房。”这几类设置形式的共同特征都在于低成本,并且由于市容环卫部门就内设于城管部门之中,因而也不会面临被认定为违建的清拆风险。既然如此,为什么郑州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仍然迟迟不能给环卫工人配齐休息场所呢?
说到底,还是个意识问题。完善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等设施,当然是必要的,但对于市容环卫部门来说,很可能是不重要的。市容环卫部门接受的工作绩效考核,主要是市容环境的清洁状况,并不涉及市容环卫部门或有关外包企业与环卫工人的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环卫工人的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种情况下,即便环卫工人休息场所问题引发舆论波澜,也不足以构成对主管部门的严重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甭管环卫工人是雨天打伞休息,还是躲垃圾箱里打盹,休息场所盼都盼不来。文/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