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荣膺科技功臣,奖80万

26.01.2015  03:37

 

“科技功臣 “获得者王栋首席记者 于永昭 摄

    在150项科学技术获奖项目中

    甘肃省自然科学奖5项

    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2项

    甘肃省技术发明奖8项

    一等奖1项

    二等奖3项

    三等奖4项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37项

    一等奖13项

    二等奖55项

    三等奖69项

    兰州晚报讯(记者何燕)昨日,省委、省政府在兰隆重举行2014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励大会,表彰为我省科技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向荣膺2014年度甘肃省科技功臣的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授奖,并向获得2014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及欧阳坚、吴德刚、咸辉、李慧、郝远等省上领导出席会议。

    此次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省上共拿出598万元奖励甘肃科技奖获奖者。201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设科技功臣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四个奖种,省科技功臣王栋获80万元重奖。授奖项目150项,其中一等奖15项,各奖8万元;二等奖60项,各奖4万元;三等奖75项,各奖2万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被授予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等同于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悉,2014年度甘肃科技奖的评选经历了严格的专家评审。自然科学奖初评在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中遴选了包括3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31名国内顶级学术机构有影响的科学家进行互联网评审,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大幅度增加了来自企业一线的人员,所有工业类项目评审组和终评会上43位大评委中来自企业的专家超过50%以上。

    获奖项目特点

    1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今年建议授奖项目,均与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自然科学成果在向应用基础研究倾斜,许多建议授奖成果能为政府决策和我省支柱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科学支撑。同时多个项目都是由近年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产生的科研成果,彰显了政府科研投入应有的导向作用。

    2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

    获奖成果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然科学奖“工程材料表面的润湿及其调控”提出了特殊润湿工程涂层设计的一般原则,实现了一步喷涂法制备超疏涂层,为超疏水工程材料迈向工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成果将对我省工程材料产业实现转型跨越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

    3企业的获奖比例大幅度提高

    今年获奖项目中由企业主要参与完成的项目占78.4%,突出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较好体现了我省近年企业创新效果。8项技术发明奖建议获奖项目全都由企业主要参与,其中6项由企业牵头完成。企业在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数量和等级都大幅提升。

    4建议授奖项目经济效益显著

    本年度建议授奖项目均经过3年以上实践检验,部分成果研究周期超过20年,市场检验周期超过10年,建议授奖项目近三年共新增利润288亿元。

    5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成长迅速

    今年的科技功臣奖两位候选人均是60后,拟授奖人王栋是我省历年科技功臣中很年轻的1位。提交评审项目主持人中45岁以下人员达到42%。

    6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作用凸显

    今年按照新修订的《实施细则》,首次按照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评审程序,评审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和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家奖,进入终评的两个企业和两名企业家全部来自省政府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八个领域和首批确定的骨干企业。民营企业获奖面大幅度增加,今年民营企业“嘉峪关索通预焙阳极有限公司”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技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已全面显现。

    7部分创新成果体现甘肃独特优势

    许多拟授奖项目涉及产业都体现了我省特色,“藏药独一味新药创制与推广应用”、“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加固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难治性肿瘤新辐射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优质高产广适型玉米新杂交种吉祥1号选育”等项目突出体现我省科技与特色产业结合的优势、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优势,科技与民生结合的优势、科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优势。

    人物专访

    王栋

    用节水技术让戈壁滩披绿

    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刚满50岁,为水利事业奋斗了30年。他和他的团队用节水技术,让我省戈壁滩草如茵,花绽放。

    王栋出生在酒泉农村,小时候饱受干旱之苦。水的珍贵,在他心里种下了深深的种子。考大学时,王栋填报了水利专业。1985年,王栋大学毕业,进入酒泉市水利局,一直干到了高级工程师。

    2000年,是王栋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他接手管理了酒泉地区的节水灌溉材料厂(同年9月该厂与甘肃省水利厅综合经营办公室合资,成立酒泉地区大禹节水灌溉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这就是“大禹节水”的前身)。接手时,这家厂已濒临破产。敢于接手,是他认准了:节水灌溉就是未来的“水利”。2003年企业改制时,王栋四处借钱,以99.46万元价格接收该厂全部资产,包括一宗土地的使用权,以及80名职工全部安排到位。改制后不久,赶上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节水行业,大禹节水获得了1亿元的工程订单,其中80%项目在甘肃。2005年,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王栋告诉记者,节水灌溉技术不仅省工、省肥,还可增产、增效。王栋和他的科研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镶扁平紊流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带)”系列产品,这项技术在“适时、适量、精准滴灌的同时,还将可溶性肥料带到了作物的根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水肥对地下水的面源污染。实践证明,使用该技术可节水60%-70%,节约50%的肥料和90%的人力,同时农作物增产显著。

    2009年,“大禹节水”成为“高新、高成长”的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节水灌溉技术的上市公司。在国内节水领域,“大禹节水”已成为首屈一指的品牌,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已站在国内节水灌溉领域的“制高点”上,市值20亿。根据2014年预披露的年底决算年报,去年销售订单已达12亿元,收入8.2亿元。同时,在国际市场实现较大突破,比前年销售额翻了10倍,达到5000万元。该公司主要技术产品在大田作物、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亩均实现节水30%、增效节支437元;同时出口美洲、澳洲、东南亚、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出口创汇900万美元,新签订单4000万美元。

    王栋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948”计划等“国字号”重点科研项目和地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30多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26项。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支持都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食粮。我们的节水技术有一天会辐射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王栋说。兰州晚报记者 何燕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
全国高校BIM大赛甘农大学子获佳绩
    兰州晚报讯(记者马文艳)中国建筑学会近日公兰州日报
我市今年第二次排污权交易 7家企业竞价排污权
    兰州晚报讯(记者杜志超)6月30日,兰州日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兰白试验区举行研讨会
    兰州晚报讯(记者何燕)6月30日,兰州日报
我市建成全国首个六位一体排污权交易业务监管平台
    兰州晚报讯(记者杜志超)6月29日,兰州日报
市安委办约谈上半年发生事故单位
    兰州晚报讯(记者赵文瑞)6月30日上午,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