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情报战线的铁血老兵
王杰老人
1938年加入八路军,任吕正操部队通信营战士;1943年起投身情报工作,负责收集北京、天津、唐山一带的日军情报,为冀中军区提供了上百场战斗的可靠信息,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一次作战是打鬼子的炮楼,之后干了一辈子情报工作!”忆起抗战时光,94岁老战士感慨地说:许多战友都牺牲了。如今的幸福来得不易!
A
17岁加入吕正操部队
“我们几个老同志想跟你谈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来?”不知从何时起,本报关爱抗战老兵活动被大家认可,众多的老兵渐渐被找到,而且急切地联系本报,希望有人倾听他们的抗战故事。
每一次采访都有诸多感动,王杰也不例外。3月31日上午,当本报记者走进省军区滨河路干休所还在四处寻找、准备打电话时,王杰和儿子王力平已经把门打开了:“老爷子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一直在等。”
小个子、着军装、戴军帽,急切的眼神里闪出一丝光,94岁的王杰坐在沙发上,精神矍铄。
王杰,1921年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李果庄村。
“我8岁上学,‘九一八’日军侵入东北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6岁那年初中毕业考高中的时候,‘七七事变’了,学校也停课了。那时候起,很多学生都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秋天,我和两个同学一起前往高阳县加入吕正操部队。”王杰说。
据史料记载,1938年5月,吕正操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我在冀中军区司令部做一名通信营的战士,负责送信件,传达一些命令。高阳县被鬼子包围以后,我们就开始打游击。当时都是看情况,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转移。在冀中开辟地区,打了一些小战斗。”
“第一次打鬼子是在宁河县城打炮楼。当时鬼子在县城有一个团的兵力,县里有好多个炮楼,每个炮楼有鬼子的一个排(编制36人)驻守。那次我们出动了100多人打击城内较为偏远的炮楼,可是战斗没有结束我们只能撤了,因为其他鬼子前来支援了。最后才知道那次打死了十几个鬼子。当时我们用的是老三七,鬼子用的三八大盖。都是晚上打,打完炮楼以后就赶紧转移。”
和几乎接受采访的所有老兵一样,说起抗战岁月,老兵们都是异常激动,努力地回忆着诸多抗战细节,不许家属插话。每次儿子王力平想讲述都被王杰训斥:“你不要说,说错了!”
B
为上百场战斗提供了可靠的日军情报
1944年,王杰调任冀东军区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开始专职搞情报工作,负责收集北京、天津、唐山等地的情报,为上百场战斗提供了可靠信息。
“每一次战斗,没有侦察是不行的。为了便于隐藏,做情报的有小学生、妇女、教师,有鬼子的地方都有我们的情报员。搞到了准确情报,有把握了部队就去打,没把握就转移,不然就是白牺牲。”
王杰1947年结婚,婚后育有三个儿子。王杰的岳父也是搞情报工作的,代号“大神”。
1980年,王杰调回甘肃省军区任副司令员。离休后住在省军区滨河路干休所,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现在国富民强,老百姓过的是有史以来最幸福的日子啊!”回忆着抗战岁月,94岁老战士郑重地说:“保家卫国,许多战友都牺牲了。幸福得来不易,大家一定要珍惜啊!”兰州晚报记者 张鹏伟实习生丁晓美张晓桐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