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栋:陇西堂游记

02.03.2015  10:29

  乙未之初,百花蓄势,万物争春。我们一行四人有事到文化名城陇西,乘便得以游览仁寿山上陇西堂。

  早就听说陇西是天下李氏之源,作为李氏后裔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陇西李氏祠堂,人称陇西堂。自古李姓人士在此祭祀祖先,就连好多姓李的政要人物都在这儿拜祭过他们的祖先,陇西堂也因此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很大的影响。

  陇西堂原称李家龙宫,其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是李氏家族最早的聚居地。相传自唐朝中叶就在这里建有上、中、下三组雄伟的建筑,殿堂林立,规模宏大,大门上有唐玄宗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大字,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李家龙宫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后迁至县城南郊,渭河之滨的仁寿山公园内,现已成为人们旅游览胜、休闲聚会的佳处。

  仁寿山在陇西县城之南。据《陇西县志》称“仁寿山,俗称十方山,始建于唐贞观时,极盛时期寺院规模宏伟,虽几经兵火,山上还有文昌阁、大雄殿等神庙共二十余处。”顺着台阶,弯曲斜径,沿道而行,途中可见凉亭造型奇特,依山巧布;游人欢欣,往来有序。大约攀登半小时,忽闻钟声隐隐,入耳阵阵,余声响空谷,天籁显空旷。此时峰回路转,见一寺庙,只见青砖琉璃,丹柱金顶。内建大雄宝殿,殿前有一对联:“十方来十方去十方来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受万人施受同结万人缘。”落款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罗锦堂。后借用网络得知,罗锦堂,字云霖,甘肃陇西人,是中国台湾第

  一位文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名誉教授、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可见陇西人才的确济济。

  登到山顶,见一瞭望台,听同行者说,此楼称为魁星楼。登临此地,可见整个山园布局合理,林荫小道,曲径通幽,给人以美的享受。再下台阶而行,穿过山腰中间的花圃,即到陇西堂。这是一个四合院形建筑,由堂号牌楼、太白酒楼及迎宾区、朝祖区、祭祖区等构成。从外面来看,经历了风雨侵蚀,廊柱上的油漆已经剥落不少,不过这倒露出了它应有的沧桑,给人以厚重之感。走近大门,上有嵌名对联一副:“仁者寿比山河壮,圣人心同日月明。”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原瑞麟所书,这也道出了仁寿山的含义,或者说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走进大门,可见中院的主祭祠堂,雕梁画栋,丹青彩绘,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正殿门上高悬“陇西堂”巨匾,字迹潇洒大方,飘逸豪放,据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书中仙手李邕的墨迹。堂前门柱有对联两副,外楹柱联道:“陇山巍巍,巩昌十方誉满秦晋;渭水滔滔,南安八景声冠洮岷。”内楹柱联曰:“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缵绪;十八子公候,万代柳袍常染蓉境长开。”既写李氏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写李氏的道德传家千古流芳,更有对陇山渭水的不尽赞美之词。

  陇西堂内供有李姓始祖利贞公(理利贞)、李氏先祖伯阳公(李耳)、李氏先祖伯祐公(李崇)三尊牌位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两面墙壁上用书画向人们述说着李氏一族的起源以及发展,读文看画,令人肃然起敬。或许是中国人不忘祖先恩典,或许是李氏后代成名者较多,或许是人们向往名门望族,陇西堂自古就成为天下李氏主要的祭祖场所,也是人们研究李氏家族文化的主要依据。甚至可以说,陇西堂的历史也能算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出中国先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息繁衍的一个简略过程。

  听人言道,以前仁寿山是一个当地的佛教盛地,现在是集佛、道、宗庙为一体,而其中的奥妙,却是整个建筑群都是围绕陇西堂而建,布局都同李姓有关。站在祠堂之内,觉得祠堂在最高处,有唐代诗人杜甫所言“会当陵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等出了祠堂大门,再行远处,抬头回望,却见祠堂隐天蔽日,深邃无限,而四面山林丘陵映带成谷,竟有万山朝贡之势。顷刻间,不由人浮想联翩,情难禁于胸怀。

  虽说时值大年初一,但游人不少,大家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拾阶而上,闲谈说笑,其乐融融。忽然想起在兵变罹难之时,李氏纵有大家之族,亦难保祖庙不被破坏,唯有国家兴旺,天下太平之际,才有祠堂的昌盛,不正应验“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吗?

  回想仁寿山弥勒佛殿与众不同的一副对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千古愁。”了却人间多少事,笑开天下千古愁,说得多亲切。

  看来,唯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