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雷:7年坚守中国最北村小 极寒边疆的“全能”老师

23.05.2016  15:49

  编者按: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寄语中国青年: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国破危亡之际,为真理正义披荆斩棘,为对抗封建糟粕视死如归,“五四”运动力挽狂澜。从此,青年,崛起!一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厚望当代中国青年: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016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五四青年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系列人物专访,与网友分飨火热拼搏的青春励志故事,汲取向前的精神力量,感召青年们胸怀祖国和人民,奉献社会和他人,成为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一代骄子。

  “中国梦”践行者“五四青年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系列人物专访第九期

  出生于1987年的王忠雷至今已在漠河县北红村小学执教7年。资料图

  “老师,你还回来吗?”动身前往北京前,学校里的14个孩子来到宿舍门口,围着王忠雷,眼神里写满担忧。这个问题,从7年前王忠雷来到北红村小学,就有孩子不停在问。在这个祖国最北最贫困最偏僻的农村学校点,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仅有3名教师。而今,只有王忠雷和自己的爱人于晶,坚守着北红村小学还有14名孩子。

  “老师一定回来,只要这里还有学生,我就不会走。”送孩子们离开后,王忠雷告别妻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4个多小时颠簸的大巴到130多公里外的漠河县城,而后从漠河坐7个小时的火车前往加格达奇,最后再转车,27个小时到北京。获得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王忠雷第一次走出黑龙江。“条件比较艰苦,每次有事离开北红村,学生们都担心我不回来继续上课了。”王忠雷告诉记者,学校近年来的条件其实已经有了极大改善。

   没水没电没信号“全能”老师没离开

  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的王忠雷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漠河县当特岗教师。“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老师,只要能实现梦想,在哪儿都一样!”知道漠河的气候恶劣,已做好心理准备的王忠雷来到北红村小学时,还是被吓了一跳,“学校没有水,没有电,手机也没有信号。”

  王忠雷从村民口中得知,自己并不是第一个来此支教的老师,在他之前来过很多跟他一样的大学生,而最长的一个只坚持了20多天。得知孩子们一次次担心询问老师是否还会回来的真实原因,王忠雷心里很不是滋味。

  北红村小学是复式教学点,学校共有三个年级,一到岗,王忠雷就承担起了两个班级的语数教学工作。漠河有8个月处于冰雪封裹期,“孩子们年龄太小,班级平房漏风”,王忠雷除了上课,还负责为两个班级点炉子烧绊子取暖。“最冷的时候,零下四十多度,冻得手通红,字都写不出来,但是孩子们也一直坚持着。”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让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说服父母,我要留下来。”王忠雷笑着回忆,“前两年特别害怕爸妈来看我,怕他们来这里之后不支持。”

  2011年寒假开学的前一天,王忠雷到漠河县城去为学生们购买学习资料。“买完书,外面已经开始在下大雪,村里唯一一辆通往县城的车没来。”焦急的王忠雷四处寻找出租车,“很多司机一听说去北红村,都摇头拒绝了,雪大路不好走。”带着无奈的心情苦等,王忠雷终于拦到了一辆愿意捎他回校的车。然而,在距离北红还有20多公里的地方,由于积雪太厚,司机最终选择放弃。那个时候,天色已晚。

  “明天就开学了,孩子们的书还在我手里呢!”倔强的他与司机告别之后,扛着书沿着雪道往学校的方向走去。“天越来越黑,我心里也很矛盾,但是什么都晚了,后退前进都是一样的。”王忠雷向记者感慨,“都说男子汉什么都不怕,很早我就听老乡说这里有狼和黑熊,一想到这里浑身就出汗,那真是害怕啊!”

  走了三个多小时,王忠雷看到了远处管护站的灯光。“一进屋里几个大爷非常惊讶。问我你是怎么来的?”说明情况后,“大爷们给了我吃的东西,并开着一台拖拉机把我送了回去。”回到宿舍后,王忠雷才发现,由于雪水化了又冻,鞋已经脱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