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组建科技扶贫工作队精准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08.11.2015  11:36

  甘肃新闻网11月8日电 (通讯员 李文韬 席尚强)“在乡干部们的帮助下,我今年尝试着种了3棚西瓜,远比以前种麦子的时候挣的多!”深秋时节,正在伺候自家温棚里西瓜的梁红军满脸喜悦,“他们还定期来给我们讲课,我的技术现在是突飞猛进,会管理了,明年还要再搭两座温棚。

  梁红军是玉门市柳湖乡岷州村二组的贫困户,之前在老家岷县的他只种过麦子,哪还知道棚里也能种西瓜。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乡政府的引导动员下,梁红军开始了“学习种地”的日子。

  “地么,谁不会种?我刚开始是抱着看看的想法去上课的。但明显不同,以前在个大教室听会唠叨,这会是在人家棚里现场训练,我才知道,地还能这么种。”梁红军指着棚里硕大的西瓜说,“这以后上课我没混日子,可是认真地学,你看看这西瓜,个多大。

  拱棚种植和肉羊养殖是玉门市大部分贫困群众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但多数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还普遍存在技术管理难题。针对这种情况,玉门市结合实际,积极整合农业科技力量,组建了12支科技扶贫工作队,深入全市12个乡镇55个行政村,对1612户贫困对象进行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实现了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科技培训全覆盖,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专家及“土专家”、“田秀才”为贫困户开展设施种植、设施养殖、特色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总结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塑料大棚建造、蔬菜标准化生产、黑果枸杞丰产栽培、盐碱地改良、肉羊肉牛规模化养殖和育肥等最新实用致富技术60多项,进一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科学种养殖水平。

  “以前这个季节我主要是外出打零工挣钱,现在通过了电焊培训班考试,掌握了电焊这门技术,比以前挣得更多了!”柳河乡东风村一组贫困户赵金斌目前在一家修理厂当技工,对比起以前打工的日子,他觉得多门手艺就是好。

  除了积极推广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外,玉门市还围绕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积极结合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实用性强的职业、工种和农业适用技术,因势利导开展泥瓦工、电焊等精准特色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从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提高了经济收入。截至目前,玉门市共培训贫困劳动力384名,输转贫困劳动力1399人,实现劳务收入1528.79万元,为帮助贫困户“拔穷根”提供了有力保障。(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