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玉门特色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
“一直看好红枸杞的发展前景,在外打了几年工,还是决定回来和父亲发展枸杞产业。”正在组织工人们采摘枸杞的赵发军对笔者说。
赵发军家住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泉村,今年全家一共种植了200亩地的红果枸杞,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枸杞种植大户。说起自己的枸杞发展之路,赵发军很有感慨:“前几年一直在青海、西藏等地打工,干的就是枸杞销售。这两年,我看到枸杞的销路越来越广,市场价格也很稳定,让我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今年光照充足,产量还可以,我们一亩地的产量有500多公斤,按照市场价格纯利润在四五千元。”赵发军抓起一把刚采摘的枸杞鲜果对笔者说,“果子还要分等级,果粒越大等级越高,卖的价钱也就越高。”
为了找到畅通的销售渠道,身为90后的赵发军不但给自家的枸杞申请注册了商标,还主动学习做起了电商,将枸杞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主要在做微博,还有淘宝和微信。通过微博吸引关注人气,再通过淘宝完成交易,有些老客户还可以选择直接微信交易。”赵发军说,“因为微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销售起来还不错,大家都信任我,现在每月光在网上销售的数量就有200多公斤。”
枸杞产业作为玉门市规模最大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累计达到13.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红果枸杞9万亩,黑果枸杞4.2万亩,仅今年就新增枸杞种植面积3.2万亩。据测算,今年玉门市枸杞产值可达7.45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枸杞的收入可达3710元,占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
“有了我们这套物联网云平台,买家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进行远程视频,对所需的商品随时进行查看。”玉门顺兴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成勤一边演示一边说,“你看,这套系统可以对整个日光温室进行监控,还可以对选定的画面进行成倍清晰地观察,完全杜绝弄虚作假、滥用农药等行为,最大限度地让买家满意。”
这套物联网云平台是玉门顺兴农业示范园按照“互联网+”理念,以提高日光温室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而探索建立的,通过该平台,技术人员坐在计算机前就能掌握大棚内生产相关环节的操作和管理,终端消费者远程随时就能查看农作物长势和监管流程,实现了质量追溯和农业生产、销售与现代网络的有机融合。
“大家非常感兴趣,已经有很多人和我们联系,想要体验、购买我们的樱桃、葡萄等产品。”成勤说。
在玉门市清泉乡白杨河村的一处高地上,一栋奶白色的房屋和一排日光温室与周围环境与众不同。“别看地方偏僻,但这里将成为所有清泉人参果的出生地和保育所。”清泉乡党委副书记刘春花说。
刘春花所说的“出生地和保育所”就是新建成的清泉乡人参果种苗异地繁育中心。这里地理环境独特,距人参果核心生产区直线距离20公里,隔离条件好;海拔高2035米,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是农作物种苗繁育的优良基地。该中心集种苗繁育、组培脱毒、技术交流培训、生产管理于一体,年可繁育优质种苗60万株以上。
“现在购买清泉人参果,不仅礼盒换了新装,还在上面加印了条形码,可以让客户更直观地看到人参果的种植、管理、流通全部的信息和过程。”刘春花介绍说。按照“一棚一档,实时监控,综合治理,提升品质”的思路,清泉乡建立了人参果条码质量追溯体系,对农户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有效保证了人参果品质。至目前,清泉乡人参果种植规模已达到532棚744亩,棚均收入达4万元以上。
如何让人参果产业走得更远,清泉乡还主动探索,积极推行“互联网+人参果”模式,成功举办了清泉人参果网上展销推介会,建成2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和3个销售网店,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新突破,今年以来已通过网络销售人参果2000余箱。
今年以来,玉门市主动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微商+特色农产品”模式,支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场大户及有条件的农户把互联网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新突破。枸杞、人参果、辣椒面、李广杏、食葵、羊羔肉、孜然等特色农产品的网络销售量稳步提升,有效开辟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