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赤金镇韭菜种植走上转型路

25.05.2015  12:36

  原标题:玉门市赤金镇韭菜种植走上转型路

  眼下,在玉门市赤金镇新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韭菜棚里套种的部分油桃已经陆续成熟上市。今年,赤金镇的农民比往年要忙一些,除了打理好地里的庄稼,还要照管温棚里的油桃。多年种植韭菜的菜农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了种植油桃的果农呢?这还得从赤金镇韭菜种植的转型之路说起。

  多年来,赤金镇的“沁馨”韭菜远销山东、陕西、新疆等地,韭菜种植能手也层出不穷,铁人村一组的致富能手刘述杰就是其中一位。从1999年起,刘述杰一家便开始种植韭菜,从最初的两座大棚,到现在的5座大棚,韭菜成了全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10月,刘述杰全家就开始在韭菜棚里忙活,整个冬天过去,他家的韭菜能收四茬,一座棚收入近2万元。用刘述杰的话说,韭菜拉出去就能变钱,但他也有种韭菜的烦恼,温室大棚靠种植韭菜品种单一,发展规模有限,增收后劲不足。

  刘述杰的烦恼也是赤金镇党委、政府的烦心事,赤金镇党委副书记李炜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单产效益才是制胜的法宝,今年,该镇转变发展思路,借助万亩日光温室韭菜基地的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引进油桃和李广杏等新品种,推进日光温室韭桃立体间作种植,为全镇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冬季种植韭菜,夏季种植油桃,用韭桃间作技术来提高单产效益,实际上是为农民增收上了‘双保险’,日光温室还是原来的,但是收入是双份的。”李炜说,赤金镇韭菜种植产业从小气候发展为大产业,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零散起步,1993年农户自发种植、整组推进,2002年注册商标,2003年成立专业合作社,2011年“改品换优”等阶段,逐步走向无公害、品牌化、规模化。目前,赤金镇已成河西地区最大的韭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基地。但这还不是赤金镇“沁馨”韭菜种植之路的尽头,今年,韭桃间作技术再一次为赤金镇“沁馨”韭菜注入了活力,这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捷径。

  目前,通过技术引进、科技服务、新品示范等措施,赤金镇4个村和新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栽植韭桃间作示范棚320座450亩。在东湖村建成特色林果示范点1个,试种大田李广杏200亩,全部实施滴水灌溉工程。通过示范带动和连片种植,全镇新增以桃、杏为主的特色林果面积700亩。(记者 王永霞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