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柳湖乡精准扶贫开局不凡

07.12.2015  15:30

  中国兰州网12月7日消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来自岷县、东乡、古浪的农民,陆续告别故乡的大山,迁移到玉门,开始了全新的移民生活。

  作为一个移民人数占农业人口三分之一的移民大市,玉门市先后建成4个移民乡。其中,柳湖乡共有移民1390户6301人,精准扶贫对象有215户922人,从种小麦到种棉花再到种枸杞,柳湖乡移民群众一直努力在土地上圆自己的致富梦。由于建乡时间短、基础条件差、发展底子薄,从温饱到小康,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帮扶干部立足各村的发展实际和群众意愿,因村制宜,精准定位,持续发力,创新思路走前列,和柳湖群众一道全面打赢了开局年的扶贫攻坚战。到今年底,全乡贫困户有175户754人可实现脱贫,占到了脱贫对象总数的82%,三年脱贫任务两年即可实现。

   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

  柳湖乡群众大都来自山大沟深、靠天吃饭的贫困山区,思想上一直存在不会干、不愿干和“等、靠、要”的观念。

  酒泉市委书记马光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喜成是柳湖乡精准扶贫工作包片负责人,他们多次来到移民家中、田间地头,反复调研,努力帮助贫困移民脱贫摘帽。

  负责柳湖乡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的酒泉市委办,组织市直8个帮扶单位,会同玉门市乡村组负责人,到贫困移民家中,送政策、送项目、送资金,通过面对面、一对一反复对比算账,使贫困户彻底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了贫困户主动发展、战胜贫穷的信心。

  今年5月份,柳湖乡岷州村五组的刘志国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刘志国一家六口人,耕地14亩。近两年,因种植养殖业效益下滑,2014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2673元,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刘志国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守家务农,另一条是离开家乡,加入打工的行列。刘志国选择了外出打工创收。初到新疆时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因干活卖力,成为一名塔吊工人。刘志国说:“只要愿意学习和奋斗,哪怕打工,也一定能够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工作之余,他努力学习建筑知识,安全规范操作,克服了高空作业的恐惧,迅速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刘志国把每月领到的5000元工资,预留1000元零花外,剩下的4000元全部寄回家里。打工不到半年,他为家里创收1.6万元。加上种植养殖业收入,初步测算,今年他家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500元以上,明年可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柳湖乡立足劳力资源,通过开展组织化、技能化、订单式的劳动力输转,拓宽了精准脱贫路径。柳湖乡党委书记高明说,这些年,柳湖乡每年都通过致富典型对比算账,大多数人找到了产业支撑致富的办法。

  如今“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深入人心,移民群众靠辛勤劳动改变着贫困落后面貌。截至目前,柳湖乡年内制定的各项增收措施全面落实,在原定81户351人脱贫计划的基础上新增94户403人符合脱贫条件,主动申请提前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