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不吃老鼠最终必为鼠所害
污染企业假装治污,环保部门假装执法,两家暗通款曲。近日,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海盐县等环保及相关部门违法违纪案件被检察机关查处,这些案件中,环保系统腐败窝案备受各界关注。比如江苏句容环保执法人员收受贿赂向企业通风报信,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均涉案,2006年至2014年8年期间,监察大队大队长许某先后99次接受被监管企业的贿赂,平均下来,每月都有一次受贿。
当雾霾围城、水土污染等话题一再刺痛公众神经,公众对环境监管和执法部门抱有更大期待时,执法者竟成了违法者的“保护伞”,“猫鼠”成了一家人。
当执法职责的“猫”与从事违法勾当的“鼠”走到同一条“战壕”里,结成了“统一阵线”,其中的“猫腻”其实也很简单,不过是以金钱为中介的相互利用罢了——鼠以“腥”作饵,引猫上钩;猫贪恋“腥味”,自愿吞钩。于是,猫“腥”欲熏心且“授人以柄”,把自己该干的事情丢了;鼠依仗猫的庇护,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当今社会“保护伞”的泛滥,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经济利益是催生“保护伞”的动力,几乎所有领域“保护伞”的形成,都是相互利益勾结的结果。然而,经济原因只是表象,政治体制中的弊端才是滋生“保护伞”的温床。比如,“人治”的专权使法制在社会中处于弱势;民主监督体制的缺位或真空使当局官员有恃无恐。于是本应放在人民头上的“保护伞”偏向了不法分子、黑暗势力,或与不法分子一起联手干起了不法“买卖”,或插手经济运行、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或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等。
写到这,小马飞刀想起有一种职业叫打假人。从名噪一时的王海,到如今成批成群的职业打假人队伍,“星星之火”变成了“燎原之势”。对于“知假买假”行为,从最初时的争论到默认,再到今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给出新的司法解释:将“知假买假”确定为消费行为,并明确将受到法律保护。这个过程很令人深思。小马飞刀以为,正是由于监管部门不到位,甚至是漏洞百出,才让国内的职业打假人有了立足之地、壮大之机。因为无论这些人的主观动机如何,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漏洞,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监管部门监管真的到位了,所谓的职业打假,还会存在吗?
最后,小马飞刀想告诉某些人,“猫鼠一家亲”最多只能亲一时,是不可能长久的,猫不吃老鼠,最终必为鼠所害。不信你就走着瞧。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