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料变身“保健品”是怎样的荒诞剧
猪饲料加上药粉,裹上胶囊,就成了降低血糖的保健食品。无锡市公安局日前破获一起假药案,抓获28人。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从2008年至案发时,他们一直在生产这一保健食品,并在全国销售,涉案值可能接近10亿元之多。
从无意中得到的一份保健品广告宣传保健食品“金杞胶囊”“玉黄丸”入手,民警监测出了十几种非法添加物,更循着线索,找到了隐匿在河南的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窝点,一举捣毁犯罪团伙。
值得庆贺的同时,“保健食品”的暴利和隐患却让人担忧,经检测的这一保健食品,其中含有格列苯脲、盐酸苯乙双胍等非法添加物质,而且这种保健食品若被正常人或正在吃降糖药的人吃了,可能产生危害。还有,“保健食品”其实就是猪饲料加一点降血糖的药粉,搅拌后裹以胶囊,再进行包装。一盒成本不足10元,然而,卖给销售人员的价格却达到98元/盒,而销售人员卖给民众高达398元/盒。
不得不令人惊讶,缘何此类“毒药”堂而皇之走入人们的生活,让人深思。究其原因,其一,保健品让人咋舌的暴利,暴露了监管的乏力和缺失。一些屡屡虚假宣传的“品牌”虽被频频曝光、处罚,但其存活率高得惊人,甚至不可思议地“越打越火”,成了“打不死的小强”,监管部门哪里去了?谁在助纣为虐?
其二,违法成本较低,由于保健品虚假广告产生的利润是罚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几万元的罚款对保健品厂家来说是“小菜一碟”,违法行为即使被查处了,保健品厂家还有很大的获利空间,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其三,保健食品管理、生产流通环节监管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迟迟没有下发,造成保健食品监管目前缺乏法律依据,处于空白状态,影响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的开展,也使消费者有维权难之感。
事实上,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追求,我国保健品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暴利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的一些不法商家与不负责任的媒体联手打造了保健品黑金链,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生命被危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笔者认为,猪饲料变身“保健品”的荒诞剧必须得杜绝。
一方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协同多部门,加强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积极立法,提高违法成本,规范保健品的销售行为,对发现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的保健品厂家要出重拳,严厉处罚,达到入刑标准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食品作为“灵丹妙药”,食用保健食品要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切忌盲目使用。同时,对发布违法药品广告严重的媒体进行曝光,发动社会舆论与新闻舆论共同对发布违法药品广告的媒体予以谴责,切实净化保健品广告的发布环境。只有把住了产品、广告与价格这三扇“大门”,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保健品市场,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造福于民。文/郑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