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改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03.08.2015  12:28

  原标题:特色医改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薛砚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的一样,近年来,甘肃省始终将深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开展扶贫攻坚、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探索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最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中医特色的医改成效显著。据了解,自我省启动新一轮医改工作以来,全省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费用和住院病人次均费用连续两年为全国最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精准医疗助力扶贫攻坚

  在4月29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召开的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甘肃分会场上,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咸辉强调,要按照省委扶贫攻坚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当前的重点目标任务,聚焦脱贫致富奔小康,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起来,把突出医改重点任务、攻克薄弱环节、提供优质服务,使群众获得改革红利,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抓手,助推我省扶贫攻坚任务的落实。

  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贫困地区在甘肃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短板效应仍然比较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以来是我省农村地区生活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自2009年底正式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我省努力构建覆盖贫困地区基本医卫制度,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对75个贫困县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投入建设,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提高农村健康水平,做到保健在家庭、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衔接机制,为群众就医提供“接力”保障。

  可以看到,近两年我省医疗保障水平获得显著提高。2014年,全省参合农民1925.9万人,参合率98.26%。2014年底,大病保险在全省全面推行,重特大疾病报销病种由27种扩大到50种,比全国规定种类多28种。与此同时,为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确保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下沉,省卫计委为贫困县乡镇卫生院招考补充3500名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录取840名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每年选派1000名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为期一年的支农服务;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覆盖了38%的乡镇和部分村;120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群众“救命”的保障机制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启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每年安排9000名左右的省、市、县医院医师到基层开展多点执业服务。

  今年7月,省卫计委与省扶贫办出台了《精准扶贫卫生扶贫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尤其致力于切实减轻贫困地区群众医药负担。29日,省委双联办与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因病致贫家庭帮扶救助活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通知从积极引导因病致贫家庭慢病患者就医治疗、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和报销比例、全面规范贫困县医疗机构收费和医疗行为等多方面提出要求,将切实缓解贫困家庭看病难问题。

  特色医改引发多元效益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深入研究医改新举措,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我省中医特色传统优势及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层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改革之路。

  当前,我省牢牢把握被国家确定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的机遇,积极推动中医药工作向更多基层一线和医卫工作领域辐射渗透,最大限度释放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从公立医疗机构积极引领、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社会面扩大中医养生文化和保健技术推广等三方面来推进中医特色医改,满足群众对医疗的多层次需求。

  阵地建设方面,要求综合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必须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建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将中医药作为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内容,在每个乡镇卫生院推广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县建成3个以上的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方面则通过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来培养大批优秀中医人才,连续多年开展对西医的中医专业培训、对护士的中医知识培训。另外,积极推动中医养生文化、保健技术进家庭。甘肃省卫计委充分利用中医预防疾病的优势,在城乡开辟“卫生与健康”科普宣传专栏、开展“健康沙龙”、编写中医药家庭健康教育手册,向全民普及中药养生保健知识;为480万户城乡居民每户发放一个健康工具包,内配有体温计、刮痧板、拔罐器、艾条、食盐热敷包等,并通过层层培训,每年教会村民5到6项养生保健技术。

  特色医改带来的是多元效益。2013年,甘肃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台和乌克兰等东欧、中亚国家开展中医药贸易服务,开启了甘肃对外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新格局。此外,中医医改还推动了中药产业、养生保健、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350万亩,跃居全国首位,形成了四大药区、十大GAP种植基地。甘肃省2014年中药材产量达到近100万吨,产值约100亿元,药材种植已经成为甘肃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多措并举减轻就医负担

  针对《甘肃省精准扶贫卫生扶贫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出台,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表示:“开展卫生扶贫首当其冲是下决心解决看病贵问题,尤其要切实减轻贫困地区群众医药负担,这是实施卫生精准扶贫的着眼点。”

  随着医改的持续推进,甘肃省城乡居民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逐步实现了看病能报销、药品零差率、大病有补贴。数据表明,我省个人卫生支出比重连续5年低于40%。2013年,甘肃省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分别为152.8元和5369.7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2.3元和2707.9元,为全国最低。

  2013年以来,甘肃省积极回应关乎群众利益的就医问题,在全国首开先河开展医疗服务收费检查,医疗机构重复计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4年,甘肃省共对738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收费定期督查。自今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通过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医保支付杠杆撬动、医疗服务监管等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布。7月15日,省卫计委印发制定了《甘肃省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全省各级各类参加药品网上采购的政府办公立医疗机构均需向社会公开药品采购和销售价格信息,旨在全面推进药品价格信息公开、促进药品阳光采购,建立我省药品价格信息公开制度。此外,我省还探索建立了以“医务人员四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为代表的22项行业监管制度,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借助“以医养医”新机制打破“以药养医”旧机制成功实现转型,逐步实现借助医疗服务推动精准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省重点卫生指标显著提升,中医药特色医改步伐更加稳健,全省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医疗制度改革成效正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