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力 助农增收致富

28.08.2016  21:32

我省各地发挥独特的气候、物种、生态等资源优势,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形成了特色产业格局,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让他们搭上了“致富车”,走上了“致富路”。

这首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民谣,反映了农户在采摘晾晒花椒时的情景。地处甘肃南部的陇南市武都区是大红袍花椒的适宜种植区,眼下正是花椒收获的季节,陇南市武都区郭河乡营寨村村民杨宝红,乘着天色好,雇了13名采椒工到自家的地里抢收花椒。这几年,杨宝红靠种植花椒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自己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杨宝红说,当地花椒经销商早在两个月前就和他签下了买卖合同,上门收购他的花椒,同时,他和家人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学会了网上销售,所以今年的花椒一点都不愁销路。

陇南市武都区作为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今年花椒总产量达到4000万斤,综合产值24亿元左右。据测算,当地花椒适生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29.47%下降到17%。花椒产业已成为当地综合产值最高、辐射范围最广的特色富民产业之一。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在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里,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芹菜、甘蓝等高原夏菜。 一大早,兰州蔬菜经销商周磊就来到万崖村蔬菜种植户郭和江的地头现场收购芹菜。

郭和江是2013年安定区内官营镇万崖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他家里没有其它经济收入,日子过得很艰难。2015年 ,在当地农业部门引导下,郭和江开始种蔬菜,起初的3亩芹菜地收入近3万元,加上空闲时节外出打工挣的2万多元,到年底,他家成功实现了脱贫。从蔬菜种植中尝到甜头的郭和江今年又把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了十亩。

安定区内官营镇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露天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以芹菜、甘蓝等为主的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全省蔬菜市场中叫得响的品牌。

如何延长产业链条,打“系列牌”做“品牌文章”,通过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二次增加农民收入呢?武威市古浪县和酒泉市瓜州县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将富民产业瞄向了枸杞种植。古浪县今年就建成枸杞产业基地10.7万亩,挂果面积5万亩,可实现经济效益5亿元。

瓜州县双塔乡先后招商引资新建5家枸杞烘干厂,配套建设497座枸杞晾晒棚,进一步拓宽了枸杞的销售渠道。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大红枸杞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贫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蔬菜、马铃薯、畜牧业、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六大特色产业,再加上具有区域优势的小杂粮、百合、油橄榄、牛羊肉、乳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产一特的甘肃特色产业带。今年,我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2900多万亩,到 2017年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记者:梁镇云,陈德强,定西台王旭平,陇南台,定西台,张掖台,武威台,酒泉台

甘肃台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