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夯实脱贫致富路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各地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321”富民产业培育工程,为困难群众开辟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庆阳市自从2013年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以来,苗木市场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从去年开始,苗木销售市场遇冷,价格下跌严重。
为解决苗木销售问题,庆阳市采取宣传推介、网络展销等多种途径,主动开拓市场,今年先后赴青海、新疆等地推介苗木,共销售苗木近2000万株,销售额3.95亿元;与北京、内蒙、宁夏等地的7家园林公司签订1.85亿元的苗木供应合同;同时,成立苗木销售组织20多个,采用组建专业销售团队、聘用苗木经纪人、电商销售等方式,积极为苗木销售工作服务。
苗木有了销路,但生产成本却又涨了起来。对此,庆阳市成立了土地流转公司,村民们可以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这既解决了合作社的用地问题,村民也可以就近务工挣钱。
陈国平是瓜州县梁湖乡岷州村村民,家庭条件差,2015年,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项目给陈国平带来希望。
今年春天,在乡村干部的鼓励和技术专家的帮助下,陈国平将原先种植西红柿的两个棚改成葡萄棚,根据市场行情估计,种植葡萄效益亩收入在1万元左右。
尚天平是景泰县中泉镇大水村村民,通过制种玉米种植,每亩地能够通过订单农业获得2400元的毛收入。
农户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收益,源自于景泰县推广的“公司+农户”的制种玉米订单模式,让和尚天平一样的种植户都吃上了定心丸。目前,白银市已发展制种玉米2.15万亩,每年可实现产值5100多万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徽县榆树乡境内天然林地大,其中300多亩为西北五省范围内面积最大的红豆杉天然林,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村里建立了一处占地50亩的标准化红豆杉培育基地,流转土地500亩,通过养殖生态红豆杉鸡,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当地的村民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致富路。
酒泉台 大可 张瑞娟 肖洋 庆阳台左甲历 李欧阳 何树安 白银台 苏骁 付廷军 魏列芳 陇南台 杨 德 杜薇
甘肃台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