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14.08.2014  17:15

  中国兰州网8月14日消息  在沈阳市北郊望花南街,每逢9月18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会听到低沉的防空警报声。83年前,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改变历史的事件——"九•一八"事变。

  对于这段历史,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表示,我们绝不能忘记当年国土沦陷的惨痛历史。但是,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国家以更多方式纪念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内,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中国人成了亡国奴。

  83年后的今天,定格在1931年9月8日的残历碑,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前广场,记载着这段令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社会调查,结果很让人吃惊:有大约80%的中小学生不知道'九•一八'是怎么回事儿。"井晓光在接受采访时说。

  为了让人们记住"九•一八",从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以更多的方式纪念"九•一八"。例如,沈阳都会用拉响警报的方式纪念"九一八"这个惨痛的日子。"'九•一八'是我们民族的耻辱,拉响警报是拒绝遗忘的重要方式。"井晓光说。

  据媒体报道,从2004年起,纪念日当天,全国上百个城市都会鸣响警报。此外,在2000年,扩建后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残历碑前设置了一口"警世钟",每年9月18日,都会敲响14下,纪念中国人民艰苦抗日的14年。

  "逐渐地,纪念'九•一八'的活动越来越多,令人欣慰。"辽宁九一八历史研究会会长王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