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成本比象牙低 应探索其更大可能性
原标题:牛骨成本比象牙低很多 应探索其更大可能性
张民辉《赤壁大战》
简介张民辉,1953年出生,广东新会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象牙雕刻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运用象牙雕刻技艺与多种材料载体(如牛骨、河马牙、猛犸象牙等)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中,善将现代美学、西洋雕塑与民族传统工艺理念融会贯通。
张民辉骨雕《福如东海》
张民辉牙雕《富贵吉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民辉接受专访坦言:
广州牙雕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民辉,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致力于在骨雕上寻觅新的可能性,“牛骨在材料的表现上,无论是色泽、硬度、雕刻方法等方面都与牙雕效果比较接近”,他强调,“牛骨的成本比象牙要低得多,通过骨雕可以把牙雕的艺术效果带进千家万户”。
收藏周刊记者梁志钦
现场
近一米八高的牙雕力作需十二名好手耗时一年
近日,记者在广州花城博雅工艺厂现场参观了工艺品展示和创作生产等区域。整个工艺厂颇具规模,同时在工作的工人有五六十人,加工创作的原材料包括了象牙、猛犸象牙、河马牙、牛骨等,其中以牛骨居多,每个工人有互相间隔开的工作台以及相应的机器,包括一台固定的抽风机和一至两部软轴雕刻机,抽风机的作用主要是避免骨粉随意乱飘。
整个生产区域光线稍暗,每个工人的办公台上均有一盏明亮的台灯,此举是为了让光线更为集中。走访期间,记者所见,工人年龄是20岁到40岁的中青年,张民辉表示,这些工人有些已跟了自己近20年。
分工方面,现场有的工人正在创作大型的牙雕作品,有的工人在做镶嵌工序,还有一些则在做微细的雕刻,整个生产线井然有序,工人们似乎对自己所进行的工序均十分清晰,虽然厂里面钻机发出的唧唧声不断回响,但每位在场的工人均全神贯注。
张民辉指着一件名为《风顺号》(178cm×36cm×92cm)的牙雕作品说:“这件作品融汇了圆雕、浮雕、通雕、镂空及拼镶等多项技艺,这样一件作品,需要动用12个水平较高的工人,用一年时间来完成。”
张民辉带记者参观了用牛骨作为创作材料的骨雕陈列室和象牙牙雕陈列室,记者肉眼确实难以分辨两种材质之间的区别。其中一座骨雕作品《南国明珠》,更让记者印象深刻,细小的牛骨竟能镶嵌出如此恢弘的艺术作品,而且几乎看不出拼接的痕迹,“这件作品最精巧的地方在于中山纪念堂门前孙中山雕像的那根拐杖,雕刻过程稍微不留神,就容易折断。”而事实上,记者看到“中山纪念堂”中窗花的微细程度,也足让人叹为观止。
对话
牛骨材料对镶嵌技艺提出更高要求
收藏周刊:面对目前行业如此严峻的形势,您这边的象牙来源有哪些?
张民辉: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早期,广州牙雕主要以外销为主,后来实行“禁牙”之后,我们利用牛骨来表达象牙雕刻的艺术效果,也得到了外国人的广泛认同,他们认可骨雕达到了如同牙雕一般的效果。可以说,牛骨在材料的表现上,无论是色泽、硬度、雕刻的方法等都与象牙比较接近。因此,这更加促使我们去探索研究骨雕的表现技法。
收藏周刊:从创作的角度,骨雕和牙雕的区别在哪里?
张民辉:从材料特性看,牛骨比较细,象牙比较大;牛骨空心,象牙有空心的部分,但是实心的地方也不少;如果需要做很大型的雕刻作品,牛骨材料对镶嵌技艺的要求就比较高。例如做一条长一米左右的船,有些象牙两三条就可以拼接起来,但是牛骨比较碎,需要大量的骨块镶嵌。
牙雕价格通常是骨雕的几十倍
收藏周刊:牛骨和象牙的成本对比怎样?
张民辉:牛骨当然便宜很多,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骨雕的销售都很好。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骨雕有两个很好的作用,一是在“禁牙”时期,以牛骨作为训练材料,可以传承牙雕这项技艺。木雕、玉雕都有自身的雕刻特点,而骨雕则与牙雕最为接近。第二、牛骨的成本比象牙低得多,通过骨雕可以把牙雕的艺术效果带进千家万户,现在好的象牙要近两万元一公斤,而牛骨则是几万元一吨。同一个作者创作相似的两件牙雕、骨雕作品,牙雕价格通常是骨雕的几十倍。
收藏周刊:目前牙雕和骨雕的创作题材有哪些?
张民辉:目前主流的有吉祥如意元素的题材,这是由市场决定的,这类题材比较受追捧。五福临门,招财进宝等等都是我们千百年来最平民、最大众的愿望和追求,这些题材寄托了他们对长寿、健康、旺财等方面的愿望。
除此之外,我们也有表现现代人文环境、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例如《越秀生辉》《南国明珠》《荔枝湾风情》等都是现代题材,这就是我们骨雕牙雕适应新社会、新时代的一个体现。所以,我们既要把传统的题材创作好,也要有新的社会风貌。
工美大师地位提升可激发后辈
收藏周刊:从技艺方面来看,您从事这一行已经几十年,目前的创作水平跟前人对比,水平怎样?跟自己对比,哪些方面又需要突破?
张民辉:从整体效果来看,我认为我们创作的牙雕水平并不比古人逊色。而且在创作和制作的周期上,因为工具的进步,会更短些。至于需要突破的地方,或者换句话说,我认为传承和创新不能割裂。如果不把前人的技巧掌握好,我们的牙雕技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这都是千百年来的工艺;如果不创新,整天创作前人的题材,过于守旧就难以跟上潮流。从技艺、花式、创作到使用功能,都需要追求一种创新。
收藏周刊:目前这种技艺的传承如何?
张民辉:有市场就有传承。不过现在愿意安安静静长时间坐下来钻研的年轻人确实比较少。落后山区出来的人相对更愿意吃苦耐劳,不少城市的孩子就很难坚持。牙雕这种技艺,从学徒到基本上手,一般需要六七年时间,这是个煎熬的过程。
在前些年工艺美术低潮的时候,确实有过一个讲法,就是基本没什么年轻人愿意入行。但是这几年不一样了,很多工艺美术的品类都得到了社会的一定的认同,工艺美术大师的社会地位提升,收入提高,这一点确实对不少后辈入行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象牙贸易备忘录】
1989年,联合国做出禁止象牙原料及象牙制品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销售的决定。
2004年5月1日起,中国施行象牙原料定点加工、象牙制品定点销售的严格管理措施,要求定点单位所持有的全部库存象牙原料和象牙制品注册登记,制作“象牙制品收藏证”等,按照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要求实现对象牙进行从原料到制品的跟踪管理。新出品的象牙工艺品,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准生证。
2006年1月,文化部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象牙雕刻作为民间绝活榜上有名。
2008年7月,在日内瓦举办的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常委会上,我国经过努力争取,从非洲一次性采购了一批象牙原料。
2011年12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文紧急通知,犀角、虎骨和象牙属于国家禁止贸易物品,不得作为拍卖标的。
2014年1月6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在广东省东莞市公开销毁6.1吨在执法行动中查没的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