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爱心妈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行动侧记

17.07.2015  11:03

“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

“爱心妈妈”向孩子们赠送礼物。

  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工人员的大量外出,导致大量儿童长期留守在农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7月14日,由甘肃省妇联发起的“爱心妈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行动正式启动。即日起,全省3.3万名妇联干部及广大志愿者将陆续走近身边的留守儿童,为孩子送去关怀和温暖,爱心与亲情。

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妈妈”

  家住会宁县太平店镇的郭帅兄弟俩是一对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哥俩只能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家离学校较远,平日里,奶奶一人在家务农,爷爷则在学校附近租住的小屋里照顾他们。

  7月7日中午,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刚刚放学的郭帅和双胞胎的哥哥刚吃完爷爷做好的午饭,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了。郭帅抬眼一看,喜出望外地迎了上去:“阿姨,你来了!”

  来人是太平店镇干部王之祎。“看看阿姨给你带了什么?”王之祎一手拎着一个大西瓜,另一只手提着一些其他水果。

  “谢谢,你经常来看他们,又让你破费了……”爷爷接过王之祎手中的东西,一个劲地道谢。“没事,我们现在是一家人,我可是郭帅的‘新妈妈’呀!”王之祎笑着说。

  郭帅和王之祎的这种特殊的“母子”关系,源自甘肃省妇联发起的一项公益行动——“爱心妈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

  这项公益行动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发动全省3.3万名妇联干部,联合广大志愿者,拟与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做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

向爸爸妈妈说出心里话

  7月14日,甘肃省妇联发起的“爱心妈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行动在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太平店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胡梦洁与她的“爱心妈妈”互换了联系卡,正式结对、认亲。跟胡梦洁一样,当日,这所小学的50名留守儿童找到了“新妈妈”,“爱心妈妈”们也给“她们的孩子”赠送了礼物。

  在现场,胡梦洁代表所有留守儿童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在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我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叔叔伯伯生活在一起,有的同学甚至独自一人在家……爸爸妈妈,我深深地爱着你们,我知道你们背井离乡、奔波忙碌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是,我真的很想你们……”

  “每当看到别的同学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在一起时,我是多么的羡慕呀。我多想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见爸爸、妈妈关切的眼神、灿烂的笑容,多想每天放学都能吃到爸爸、妈妈做下的可口饭菜,多么渴望在夜深人静或雷电交加的夜晚爸爸妈妈能在身边……可是这些小小的愿望却无法实现,有时我甚至有些恨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独自留下我……”

  “孤独是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乏导致的一个普遍特征,他们十分渴望能得到特殊的呵护与关爱。”在此前的摸底中,会宁县太平店镇干部狄艳玲与太平店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王文娟结成了帮扶对子。

  初次接触,狄艳玲感觉王文娟胆小、内向,不爱说话。为了与孩子走得更近,狄艳玲一有时间就来到王文娟和奶奶租住在校外的平房里,跟她们聊天,给孩子辅导作业。渐渐地,王文娟向她的“新妈妈”敞开了心扉。

让留守儿童享受关爱

  当日,省妇联和甘肃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为会宁县太平店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送来了8.3万元的助学金以及价值7万元的文体用品、《儿童安全手册》,让留守儿童与同学们一起享受快乐。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甘肃银行、北京宇臻北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香港金紫荆女企业家协会等爱心企业为山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现场捐助。

  为了搞好“爱心妈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省妇联通过已有的留守儿童之家、快乐家园和妇女之家平台,畅通留守儿童与父母互通信息、倾诉亲情、增进感情、宣泄情绪的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工作。同时,还建立了长效机制,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给留守儿童一周一次电话,一月一次家访,一季度一次关爱活动,一年一次联谊活动;对孩子的父母要留一个外出电话、帮他们学一点家教知识、每月与孩子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记者齐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