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慧平:枸杞产业带头人
早就听说焦慧平是玉门市远近闻名的枸杞种植大户。1月18日早,记者来到他创办的玉门市西域红宝惠农农业有限公司时,焦慧平正忙着将筛选好的枸杞装箱发货。焦慧平笑呵呵地说:“马上就到小年了,赶着往马来西亚发最后一批货,发完后,就可轻轻松松过年了。”
今年43岁的焦慧平是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村民,自2008年开始种植枸杞,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全村乡亲通过种植枸杞过上了富日子。2016年,他种植的2800亩枸杞,产量达到360吨,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场6元的价格,卖到了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收入达到了1800多万元。
说起种植枸杞,焦慧平并没有陶醉在如今成功的喜悦中。他说,2007年,他在报纸上看到宁夏农民种植枸杞致富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先后到宁夏、青海等地了解枸杞种植的条件、学习枸杞种植技术。经过考察和学习,他觉得玉门的温度、土壤结构和气候条件很适合枸杞种植。2008年春,他从宁夏中卫订购了400亩地的枸杞苗木,开始带领家人在下东号村大泉湾这片土地上种植枸杞。然而,种植的第一年就遇到了问题,他种植的枸杞产量低、品质也不好。每亩100多公斤的干果,只能卖一两千元,还不如种玉米和孜然等经济作物划算。
焦慧平说,当时家里人都有了挖苗子的想法。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服输是他的性格,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2009年春节过后,他再次去了中卫,请来了枸杞种植专家解决枸杞种植问题。专家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分析出原因,主要是种植技术不到位,标准化管理跟不上。为此,他邀请专家定期到种植基地培训自己,现场讲解管理技术。在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又引进了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的宁杞5号、宁杞7号等大果优质枸杞品种进行种植。为了达到绿色、标准化生产水平,他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和新技术,不断提升枸杞品质,确保种植的枸杞达到绿色有机标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焦慧平栽植的枸杞成活率达到了95%,产量也比原来翻了一番。之后,他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枸杞基地规模,到2015年,他的枸杞种植基地发展到2800亩,种植枸杞的收入也达到604万元,在枸杞产业发展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焦慧平也因此成了玉门市远近闻名的“枸杞种植大户”,他本人也被玉门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产业致富带头人。
富了自己,不能忘了乡亲。让全村的乡亲通过种植枸杞走上富裕路,是焦慧平致富后最大的心愿。为此,他牵头成立了西域红宝惠农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营销模式,为全村枸杞种植户统一开展技术指导,并提供加工、收购等服务。为延长枸杞产业链,他还在下西号镇领导的帮助下,引进内蒙古客商,在下东号村建成了枸杞精深加工项目,彻底解决了全村枸杞销售问题。
下东号村3组村民王玉林说:“以前没有种枸杞时,一到春天,不知道种啥好,更为秋后销售愁肠。现在跟上焦慧平种枸杞,有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卖的价比市场价高,我们只管往腰包里揣钱。”去年,王玉林家种植的25亩枸杞,每亩净收入达到9000元,总收入达到了22.5万元。王玉林感慨地说,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下东号村党支部书记倪军介绍,在焦慧平的带动和帮扶下,下东号村去年枸杞种植面积扩大到9800亩,占到了全村耕地面积的81%,下东号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枸杞专业村。靠种植枸杞,村民们有的在城里买了楼房,有的开上小轿车,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 (记者张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