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秀旗袍闯少林是挑衅佛门圣地?

19.07.2014  22:22

   作者:张西流

  17日早上7时许,少林寺山门前,10余名女子手撑素油伞,身穿颜色艳丽的旗袍,迈着猫步在庙宇前走秀。热火的表演不时引来路人争先拍照,30分钟后,少林寺出面劝阻,旗袍女子“悻悻而去”。少林寺外联办负责人王育民告诉记者,“曾经很多商家假借少林寺名义进行利益炒作,只为博得众人眼球而已。”(7月18日《郑州晚报》)

  一群城市女子,通过广场集中展示等活动,宣传和推广旗袍文化,也表现出了她们对旗袍的痴迷和热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执着追求。事实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批“旗袍族”,她们表现出来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与坚守,正在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然而,少林寺是佛门重地,与旗袍文化难以融合,因此,少林寺驱赶“旗袍女”,也在情理之中。

  问题是,传承旗袍文化,何必攀附少林寺?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传统服饰文化的杰出代表;她不仅在整体造型风格上符合中国艺术平静、和谐的特点,同时,又将极具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她的独特魅力在于她所包容的文化内涵。香港作家林燕妮说:“旗袍是全世界公认的美丽国服,评价之高,肯定高过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服装”。

  事实上,弘扬和传承以旗袍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文化的主流色彩。与时下年轻人中风靡的汉服相映成趣,上海女性的“旗袍热”依旧方兴未艾。早在2007年,上海便成立了旗袍沙龙,活动和影响遍及中外。近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特别是,连续举办几届的“中国百年旗袍展”,反映了中国旗袍的百年历史,更表现了中国设计师们为探索中华旗袍文化、寻求美丽中国梦的不懈努力。

  可见,旗袍已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并且迅速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中,与现代生活日渐和谐共存,并且开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却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短视、浮躁、缺乏诚信、媚俗行为大行其道,这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不无关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传统中华文化伦理、价值观、审美观,虽然根系发达,但落叶凋零。传统文化的长期缺位,使中国正面临着文化断代的危险。

  因此,重建民族自尊、复兴古典文化、重塑中华文明,成为人们参与旗袍传承与创新的初衷。然而,让我们先把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这类大口号放在一边,再看10余名“旗袍女”在少林寺前推广旗袍,就变得单纯起来——没有强制也没有压力,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一种文化自觉,一种文化坚守。因此,少林寺也好,社会和公众也罢,应理性看待“旗袍女”的善举,至少,她们不是借少林寺之名进行“利益炒作”。(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