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脏破车开罚”更具示范意义
车脏了不及时清洗,车漆掉了不在意有空再补……这些行为以后可能属于违规,将面临处罚。南京市法制办近日就《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南京市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道路容貌管理规定>的决定》公开征集立法意见。修改草案规定:上路的机动车有碍市容观瞻最高可罚款2000元,泥土等污渍遮挡号牌也将面临查处。(11月29日《金陵晚报》)
对上路有碍市容观瞻的机动车开罚,修改草案甫出,有人赞赏有人忧虑,支持者称赞规定的刚性约束,反对者直言政府管太宽。其实,点赞也好吐槽也罢,草案公布带来的热议实则唤醒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表面上看是对脏破车开罚的争论与辩护,实际上集聚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述,更深层地看,社会管理手段必须展露公众的表达与期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样的热议显然更具示范意义。
一方面,争议会在形之中放大草案的“热效应”。一如南京地铁“禁饮令”、宿迁市“文明20条”的发布,无一不牵动着公众社会的神经,甚至同样引来如潮的评议。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即便那些条令规章草案胎死腹中,乘上南京的地铁准备拧开饮料瓶盖的时候,宿迁的市民百姓吃饭准备“吧唧嘴”的时候,或多或少地都会斟酌打量,因为曾经媒体与公众的热议一定还在心头驻立。所以说,对脏破车开罚的草案哪怕是再次修正,但是关于开罚的争论犹如一道虚拟的心理禁线,渐而养成潜意识——罚也好不罚也罢,保持车容整洁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热议会在一定程度助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无主张地参与,而有理有据好恶不同的争议是有观点的参与。对于城市管理来说,如果把责任全归咎到政府身恰恰违背了社会由人组成的共识。所以一旦人人为己,不关心公共政策、不关注管理举措、不表达参与意识,城市社会也将一片死寂。而反过来,对政策的出炉、草案的征集、管理的提升表达观点,哪怕是简简单单地支持或反对也会成为有力地助推。因此,不管是指责管理太宽还是赞赏管理细致,当公众的焦点被聚集到市容管理的主题上,这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意见征集。
当我们再细致地解剖所谓地争议性条款,其实不难发觉管理者的一片良苦用心,其初衷无非是为了城市的整洁美观。只不过,当城市的公共管理权与个人权益打架的时候,就必须用明确细致的条款与标准来平衡,这样既能让车主有参照标准,也能避免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回过头来说,公众的热议也正是基于这样现实且迫切的考量——出炉一则尽善尽美经得起检验的管理规定,热议之意义恰在于此。
文/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