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热心老头辛向瑞自愿捐献遗体: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图)
原标题:“人死了,何必还要占块地方给后人增添负担?” 金昌辛向瑞老人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1月6日,记者在金昌市有关部门的一份“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看到这样几句话:“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让年轻人重见光明,让能延续生命的人更好的生存下去,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金昌市78岁的辛向瑞老人亲手书写的,短短几句话,反映了辛向瑞老人发挥余热,立志老有所为的做人理念。
“他是一个敬业、热心的老头!”
辛向瑞老人,出生于1936年,甘肃省永昌县人,19岁那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大西北建设。1955年被分配到金昌机务段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翻开他的工作记录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辛向瑞每天上机车、钻地沟、下班组、到现场、机车交验等工作经历。曾经的工友——原机务段职工杨师傅这样评价辛向瑞说:“他这个人,你不佩服都不行,他对铁路的那份感情,甚至超越了对待亲人。”“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别人做到的,他做得最好!”
当日,记者见到辛向瑞时,他正在铁路老年活动中心,这位头发花白、身着旧工装身体瘦削的老人,除了耳朵有点背,他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根据老年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辛向瑞老人自老年活动中心读书组建成后,一直都是积极参加。辛向瑞常说:“宝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定落后。”于是,他用实际行动,带动了周围一批老同志参加读书组。老人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有闲暇时间就去火车站站前广场捡烟头纸屑,自觉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就连老年活动中心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也是辛向瑞长年主动照顾、美化。活动中心的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的保养保护等问题,也是辛向瑞自觉主动去维护,所以,他还是老年活动中心的义务维护员。由于辛向瑞老人的热心奉献、辛勤努力,今天的老年活动中心才会环境美,风气正。这些成绩的背后,凝结着辛向瑞的付出。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老家伙!”铁路老年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人死了,不如捐给医院为社会做点贡献”
生活中,老人非常节俭。走进他的家中,二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铺是上个世纪老式木栅式的架子,桌、凳的油漆已几乎全部落尽,露出了灰白色的木质,靠床的墙壁上,石灰剥落了一大块,一张看不清原来模样的茶几摆在屋子中间,上面盖着几张旧报纸,两口又旧又老的木箱,叠放在床的另一头,用一张塑料薄膜覆盖着。老人的大儿子介绍说:“家里的东西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置办的,按道理说,父亲有工作,儿女们都有工作,他的生活应该是衣食无忧,但父亲的清贫习惯,让家里节俭得像个困难家庭。”对此,辛向瑞老人却哈哈一笑说:“比起旧社会,我感觉现在的日子,每天就像生活在天堂,没有必要乱花钱。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也不能忘记,还有不少贫困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当“5·12”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后,辛向瑞老人通过电视看到灾区人民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场景后,他召集全家人凑在一起开家庭会议,老人从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捐给灾区,同时他动员子女也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2005年5月,辛向瑞老人成为一名骨髓捐献志愿者。2008年,老人经反复考虑,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起初,家人和子女们坚决反对,辛向瑞老人后来反复找子女谈心。他说:“人死了,何必还要占块地方给后人增添负担?不如捐给医院为社会做点贡献来得实在,不光儿女省事,也能给祖国医学科研做出贡献。与其一个人拥有墓碑,我更愿意把名字刻在无数捐献者的纪念碑上;我活着,得到过无数人的帮助和关爱,我死后,要用捐献遗体的行动,回报社会!”(记者雒焕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