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秸秆脏蓝天

05.11.2014  11:07

  原标题:烧秸秆脏蓝天

  “秸秆、荒草焚烧污染围城现象开始显现,全市320万亩耕地每年产生的72万吨干秸秆,约30%进行焚烧处理,秋冬季节城区周边‘烧荒’现象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有影响城市的态势。”相关专家在对我市大气污染成因的分析报告中明确指出,冬季秸秆、荒草的焚烧已成为农村冬季的主要污染源。

  入冬后,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从农田一直蔓延到乡间公路。11月4日,记者在榆中县来紫堡乡看到,与往年相比,今冬大面积焚烧秸秆的情况有所下降,但仍有个别农户习惯性的将田里的秸秆点燃。

  为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按照今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严禁农村焚烧农作物秸秆和荒草。在来紫堡乡骆驼巷北侧的农田里,农户将地里的白菜叶点燃。“没人要,也拉不走,只能烧了。”一旁的农户对于自己点燃秸秆的行为不以为然,“我家的地少,剩下的白菜叶也不多,冒不了多少烟,应该没什么影响。”

  对于秸秆焚烧对大气造成的影响,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秸秆焚烧时升起的烟,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物指数瞬间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

  然而,秸秆焚烧回田是农耕的老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接到记者的反映,来紫堡乡副乡长魏宏龄赶到了现场,从农户手中借来锄头将地里点燃的白菜叶扑灭。“乡上每年都会召集大家开会进行宣传,这两年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各别村民还是会不自觉将地里的杂草秸秆点燃。为了减少秸秆焚烧对大气产生的影响,乡上选了几块农田,尝试着就地掩埋,实验正在进行中。如果成功,焚烧秸秆的现象就能大幅减少了。”魏宏龄告诉记者。(记者 杜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