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新闻”,“烂”在哪儿了? “艾滋拆迁队”后续呢?

15.01.2015  11:29

  每至年底,“烂尾新闻”都成为公众心里挥之不去的心结。媒体纷纷通过盘点和回访等,试图叫醒那些“假寐”的部门和单位。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组织网民推选出了2014年十大“烂尾新闻”,包括河南艾滋病拆迁、一笔糊涂账之城市停车费去哪了、湖南公职人员猎枪射杀村妇等“上榜”。迟迟划不了句号的新闻到底“”在哪里了?

  有关方面的处理让人不满意

  相关问卷在新华网投放后,共有4578人参与调查。有关方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或回应总让公众觉得还不满意。

  有的回答未见实质。如河南南阳“艾滋病拆迁队”恐吓、骚扰尚未签署拆迁协议的居民及早搬迁事件。“艾滋病拆迁”这条“裤子”里究竟藏了多少条“”?我们期待南阳市有关部门给公众一个答复。

  有的回答过于程式化。如一笔糊涂账之住宅维修资金,据统计,实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至今,各地收取维修资金在5000亿元左右。这笔巨款长期被闲置在银行难以取出,似乎处于“沉睡”状态。但实际上,它们在暗中“钱生钱”,部分被挪用、炒股和理财,沦为某些部门的“生财工具”。对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关部门回答是:“问题比较复杂,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不知道要研究到何时。

  有的干脆连个起码的回应都没有。如陕西、吉林、湖北等地曝出幼儿园给幼儿服用处方药“病毒灵”,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其中,西安枫韵幼儿园和鸿基新城幼儿园喂药事件尤为引人关注。事发后,公安和宣传部门表示无法提供具体处理结果。

  网民关注的其他烂尾新闻还有:河南夫妻半夜被抛墓地,家被强拆;河南货车司机夫妇服毒自杀;湖南一公职人员射杀村妇;甘肃庆阳两民警酒后打断一女子手指;西安执业药师考试2440人作弊被抓;麦当劳供应商使用过期肉等。对于这些事件,“还在了解”“还在调查”“还在走程序”,这样的模糊答案倒有很强的相似性。

  根源在于权力部门对责任的淡漠

  通观这些“烂尾新闻”,大多背后有几种套路:第一种套路是对舆论热点“鸵鸟式”回应。奉“多说多错,不说不错”为法门,惯见技能包括“挤牙膏”“踢皮球”。有些部门也许认为,舆论监督只是热乎一阵,于是以静制动,坐等“新闻”变“旧闻”,幻想尽快淡出舆论和公众视野。

  然而,在愈来愈开放的舆论环境下,“装鸵式”做法显得越来越不明智,于是出现第二种套路—“热回应冷处理”。有些部门和单位在新闻事件曝光后“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反应倒是迅速,但缺乏实质性后期跟进调查或处理措施。“烂尾新闻”的出现,根源在于某些当事者特别是权力部门对民意的傲慢和对责任的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