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她风采” 致敬“她力量”

08.03.2023  10:14

  原标题:点赞“她风采”  致敬“她力量”

  编者按:

  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离不开女性的巨大力量。温柔坚韧的她、智慧勇敢的她、自信顽强的她,千千万万个她,将个体价值融进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建设中,勾勒出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美丽图画。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的3位女性,讲述她们以奋斗之姿投身各项事业建设的故事,激励广大妇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岗位奋斗建功。

  房睿(左一)给孩子们发放爱心物资。

  房  睿:为“半边天”撑起一片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在庆阳市宁县妇联主席房睿的手机里,存有数千张她在妇联工作的照片:走访调研、入户慰问、发放物资的场景,以及建设  “巾帼乡村就业工厂”“陇原巧手示范基地”“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时的情形……透过一张张照片,清晰可见一路历程。

  牵线搭台,做妇女发展的“领头雁”

  “审批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5.06亿元,扶持带动1.4万名城乡妇女就业创业……”提到2012年宁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的成效,房睿难掩自豪。

  数字背后,是房睿用情做好妇联工作的全心投入。为进一步激发妇女创业热情,房睿带领县、乡妇联干部多次走访调研,鼓励妇女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太昌镇联合村村民郝淑芳就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以前都是自己做了布鞋拿到集市上卖,慢慢地有人上门定做,就开始同身边喜欢做针线活儿的妇女一起做,但还是供不应求。”郝淑芳说。在房睿的鼓励下,她注册成立了伊人绣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政府的帮扶下,她先后购进了冲床、绱鞋机等机器,产品也由原来的分散制作变成统一购料、冲床下料、流水线制作。

  “现在不仅自己的口袋鼓了,还带动周边800多名妇女增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郝淑芳说。

  在房睿的带领下,宁县妇联以全省巾帼扶贫车间推进会为契机,探索建立了“陇原巧手基地+贫困妇女”“龙头企业+贫困妇女”“合作社+贫困妇女”等六种模式,带动就业妇女群众3.3万人,实现了“就业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

  排忧解难,做办好实事的“娘家人”

  “‘两癌’免费检查是提高妇女健康指数的一项惠民政策,可很多妇女出于羞涩或忙碌等原因,拒绝去体检,我看着心里着急呀。”房睿说。

  于是,在每年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启动时,房睿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宣传,通过举办知识讲座、专题培训等,分享预防“两癌”的相关知识和资讯。她的努力换来了大家的理解,妇女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宁县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受检妇女9万多人,摸底登记“两癌”患病妇女880人,全部录入全国“两癌”救助系统。同时争取全国、省市及社会各界“两癌”救助金312万元,救助“两癌”妇女385人,帮扶关爱“两癌”妇女220人。

  在房睿看来,妇联是妇女儿童的“娘家人”,一定要负起“娘家人”的责任。因此,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她在妇联工作关注的重点。开展走访调研、组织爱心帮扶、争取社会救助……在房睿的努力下,全县建立困境妇女儿童关爱机制,300多名孤儿被纳入保障救助范围。

  “家庭暴力是妇联上访件的重点和难点。”宁县妇联从制度入手,先后健全了信访、人民陪审员、法律援助等制度,出台相关意见,为受暴者提供报警、就医、伤情鉴定等“一站式”维权服务,妇女儿童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树标立杆,做社会文明的推动者

  参加义务劳动、维护环境卫生、照顾养老院老人……彭彩芍是宁县盘克镇咀头村“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积分排名榜上的常客。“我打心底里觉得做这些很有意义,虽然我不求回报,但村上都给我记着积分,还受到了村委会的表扬呢!”彭彩芍说。

  为进一步立标杆、树典型,倡导健康生活,房睿带领县妇联充分发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弘扬文明新风中的积极作用,将超市运行与“文明家风”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最美巾帼志愿者”等各类评选活动结合,激励村民家家比着美化庭院、户户争着孝敬老人、人人重视乡风培育,切实用积分“兑”出乡村治理新风尚。

  2012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

  2014年,启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最美家庭事迹巡回宣讲;

  2017年,启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带领广大妇女群众自觉维护乡村环境卫生;

  2019年,组织开展“树清廉家风  创最美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建成6所家风馆、9个家风长廊;

  ……

  如今在宁县,随处可见整齐排列的苹果园、连片的设施瓜菜,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人们热情友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关于未来,房睿有自己的计划:“巾帼乡村就业工厂”持续发展壮大,让更多的妇女在家门口挣钱;进一步丰富积分超市货品,设立更多服饰积分超市;妇女群众的生活更加多彩,精神世界愈发充盈……

姜莉玲(中)和同事们一起压沙。

  姜莉玲:植此青绿护家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  颖

  “大风一起不见天”“一茬庄稼种三遍”“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在三面被沙漠包围的民勤县出生、长大,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助理工程师姜莉玲的儿时记忆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画面:风沙肆虐、尘土飞扬……看着逐年恶化的生态环境、远走他乡的邻居,姜莉玲暗下决心要改变家乡面貌。

  1994年,姜莉玲报考了甘肃省林业学校,学习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专业。1998年,她毕业回到家乡,到民勤县东坝林业区站工作,负责夹河乡和东坝镇两乡镇的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工作,最先要掌握的是当地的情况。各造林地点分散,初来乍到的姜莉玲骑着自行车跑遍了蹲点乡镇的每一个村落、每一块造林地块,查看苗木栽植情况。她在田间地头组织召开群众工作会,苦口婆心讲解栽植管理技术,兢兢业业,风雨无阻。

  几个月过去,姜莉玲黑了、瘦了,但也出色完成了所包乡镇的春季绿化造林任务。几年来,她指导夹河乡、东坝镇两乡镇共完成农田防护林营造3600亩,防风固沙林3800亩,通道绿化86公里,工程压沙3000多亩,在维护当地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民勤县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姜莉玲被抽调到县林业局退耕办工作。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新启动实施的项目,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她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踏实苦干才能适应新的工作。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省上首次推行应用退耕还林工程MCLOUD管理系统,并在工程作业设计中运用ArcView  GIS软件,这些都是姜莉玲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为顺利推进工作,姜莉玲边参加省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边抽时间自学,渐渐熟练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在此基础上,成功举办了两期全县退耕还林工程业务培训班,使各工程实施镇业务人员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和操作技术,保证了全县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有些群众不理解政策,我们吃闭门羹的情况不在少数。”姜莉玲咽下委屈,一遍遍耐心解释,在做好群众工作上投入了大量心血。

  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过程中,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前沿的西渠镇在关井压田后,退出来的耕地逐年沙化,群众心急如焚。想要治理缺乏资金,若不治理后患无穷。

  姜莉玲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西渠镇调查研究,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汇报群众意愿和呼声,积极申请将2800多亩关井压田后沙化的原有耕地纳入全县退耕还林规划。这一工程实施后,当地群众得到政策补助资金344.4万元,既让沙化耕地得到了治理,又让群众获得了经济收益。

  在姜莉玲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民勤县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65.83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

  如今的民勤,连绵的梭梭林和麦草方格牢牢固定住流沙,曾经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老虎口绿意盎然,青土湖碧波荡漾,绿水青山的美好画面尽数展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完成退耕还林的阶段性任务后,如何让历代林业人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姜莉玲一直在思考,也在不断探索实践路径。

  一个偶然的机会,姜莉玲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和民勤县自然地理环境相似的地方在发展肉苁蓉产业。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让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机会,便迅速行动,多次请教专家,结合民勤实际,发动村民探索试种。

  2014年开始,民勤县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建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民勤县青土湖肉苁蓉种植基地,年采挖肉苁蓉100多吨,收益200多万元。姜莉玲还鼓励困难家庭妇女学习肉苁蓉种植技术,带动种植肉苁蓉6万亩,青土湖肉苁蓉种植基地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环境变好了,群众的腰包也鼓了,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目的。

  梭梭树有很长的根系,它用力向下扎根,让树冠向上生长,阻挡沙漠的侵袭。

  姜莉玲正如一根梭梭树,扎根沙海20余年,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这条筑在祖国西北千里风沙线上的“绿色长廊”生生不息、更加繁茂。

岳彩霞(右一)在介绍仿真花。(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岳彩霞:致富花开致富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颖  周凤安

  这是个人的奋斗历程,也是河西镇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2020年4月,岳彩霞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1年2月,岳彩霞被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22年5月,岳彩霞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近日,华亭市河西镇仿真花加工扶贫车间负责人岳彩霞再次站在领奖台上,接过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奖章,“这个荣誉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我觉得现在做得还不够,希望未来能努力拓宽产业链,帮助更多群众就业创收……”

  河西镇曾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如何让妇女同胞都能脱贫致富?如何让大家的日子好起来?时任河西镇杨庄村妇联主席的岳彩霞一直在思索着。

  2016年,岳彩霞参加了华亭市妇联组织的农村巧手骨干培训班,看到了平凉崆峒古镇手工艺品展览中展出的仿真花。第一次接触仿真花,立刻吸引了她的眼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岳彩霞率先加入了仿真花加工行列。

  白天卸货、加工、搬运、装车,晚上喂猪、耕地、整理家务……岳彩霞的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刚开始特别艰难,但认定的事,我一定要认认真真把它做好。”岳彩霞专心钻研、苦练手艺,为了赶工晚上熬夜也得把花做出来。后来,她用自己的汗水和精致的产品打动了投资企业。

  2017年5月,在华亭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岳彩霞与“隆德仿真花有限公司”签约仿真花订单制作,带头开展以仿真花制作为主的手工艺品制作和培训,并与周边贫困妇女精准对接,为2000多名贫困妇女开展仿真花订单式培训36期,开展仿真花订单加工交易上千余次,为3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带来20多万元经济收入。

  张银平是当地的一名残疾人,得知他家的基本开销全靠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维持后,岳彩霞便主动把材料带到张银平家里,跟他贴心交谈,教他制作仿真花。现在,他的仿真花制作手艺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好。

  “没想到啊!我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最早加入手工仿真花制作的残疾人张银平第一次拿到工资时感慨万千。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岳彩霞,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帮助更多人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脱贫致富出路的岳彩霞,又开始四处奔走,积极争取项目。在华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河西镇建成了集办公、操作、展览、培训、收发、仓库六个功能室为一体的仿真花扶贫加工基地;2018年6月,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她带动广大妇女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各显其能,岳彩霞又注册成立了集手工制作、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及种养一体化经营为主的华亭市彩虹桥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贫困妇女、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就近务工就业。

  在岳彩霞的带动下,仿真花订单加工在策底镇、神裕乡、西华镇、安口镇、华亭城区设立了5处分车间,形成了成熟的统一配送原材料、统一验收成品货、统一上交产品的系列工程,成了带动周边妇女实现增收、顾家两不误的主导产业,实现了“基地+合作社+加工点+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仿真花订单制品一跃成为全市妇女致富增收的“妇”字号特色品牌。

  干事创业的这些年,岳彩霞吃过很多苦,承受过很多艰辛。“当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的时候,一切都是值得的。”付出得到回报,岳彩霞很欣慰。

  截至目前,岳彩霞带领的团队共加工满天星、梅花、葱花、藤条、雪球等上千种花型,和宁夏隆德人造花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交易1200余次,为市域内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创造收入500余万元,贫困妇女人均月赚取加工费1200余元,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脱贫后,岳彩霞最关心的是怎样能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未来想在生产品种、工艺、销售等方面继续拓宽路子,吸纳更多乡亲们就业创收,让仿真花变成乡亲们的‘致富花’和‘幸福花’。”肩上的担子,眼前的方向,让岳彩霞的眼里充满光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