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点燃双创激情

18.11.2015  02:2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当这个浪潮席卷陇原、焦点聚于省城兰州后,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关,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加快发展双创服务平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致力打造省市双创示范区?

    “创业要钱、要场地等,只要创业项目好,并在城关区开始,也许这些都不是问题。”城关区区长张永财说,为推进城关区双创,该区出台“2+X”扶持体系,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扶持,以点燃双创的激情。

    目前,该区有众创空间32个,入孵企业1300余家,已出孵150多家,创业人员4000余人,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

    没场地缺资金制约创新创业

    创业艰难,创新不易,何况创新创业,更非一日之功。如果说创新或可灵光一现,助力项目加快发展,而创业若没场所或缺资金,即便有好项目在手,没有人投资建设,也许只能望洋兴叹,甚至会因此搁浅。

    创业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成功与否除了与场地资金、理念方法紧密相关外,还与经验和知识有关,对于初创业者来说更难。“无论场地、还是资金,甚至技术,都是不少创业者在起步时、运行期间曾经历过的困难,就说我吧,虽然目前公司运营较顺畅,但刚创业时没少为此烦恼,甚至连做梦都在想这些事。”某影视公司李总对记者说。

    “呵呵!套用一句广告词,不是在校园读书上课,就是在去船说的路上。不过,这还得感谢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在兰大读研的戚开敏说,她可是船说创业咖啡的常客,也是船说咖啡给她提供方便,让她在这里开启了创客生活。而更幸运的是,在今年五月份,她和她的团队成功对接一家公司,展开了新兴农业众筹项目的运作。

    大学生是推进双创的生力军,可他们既没有钱又没有场所,若得不到扶持创业难以实现。正如日前,在城关与兰大举行的“战略合作暨双创座谈会”上兰大校长王乘所说:兰大会继续发挥教育和人才优势,为城关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希望城关加大对大学生双创、孵化项目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更多青年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

    其实,不光大学生创业有烦恼,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困扰:或缺场地、或缺资金、或缺人才、或缺技术、或缺政策……不管缺少其中的那一项,都会影响创新创业者的激情,更会制约双创的开展和推进。“为全力推动城关区双创工作,我们制定了‘2+X’等扶持方案,条条都是干货,都是利好政策。”张永财区长如是说。

    出台扶持体系助示范区建设

    “为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城关出台了双创实施意见,这个意见是双创‘2+X’政策体系中‘2’的一项内容。”城关区发改局局长马强说,该意见依托兰白经济示范区建设,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以营造良好双创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为主线,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各类双创平台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优化体制机制,培养创新人才,厚植创新文化,以加快双创在全区内形成生动局面。

    “而双创‘2+X’体系中‘2’的另外一项就是城关区众创空间(孵化器)扶持办法,即为加快推进全区双创,加强各类政策统筹,解决创业者市场信息、公共服务等制约问题,加大对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扶持,而结合城关实际制定的。”马强告诉记者,该扶持办法适用于工商、税务注册登记在城关的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及入驻的各类创客团队。扶持内容主要包括:简便证照手续、场地补贴、运营补贴、培训补贴、示范基地资金奖励、赛事展会奖励等。

    至于这个体系中的“X”,则是指一园一策、一企一策(针对各类众创空间和产业园区、孵化基地等量身定制扶持措施)。除了“2+X”体系,该区还制定了双创示范区建设方案、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方案等,这些扶持政策和方案,都有助力示范区建设。

    该区在一系列扶持政策中提出,未来5年将不断完善创业体制、机制及方式等体系和创业环境,使城关区成为甘肃第一、全国知名的创业型城区。同时提出力争到2020年,打造70个专业化孵化器,使在孵企业达到7000家,带动就业3.5万人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区以市场为导向,从众创空间发展、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型企业孵育、金融财政助推、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以推进全区双创工作。盘活现有资源助建众创空间创新点亮青春,创业成就梦想。城关区首届双创(创客)大赛,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西部创客运营总监王梓舟说,这个为双创者提供展示才华、深度挖掘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帮创业者将创意转化为现实、营造全社会双创氛围的平台,截至14日下午5时,报名者达130多家,项目涵盖7大领域,如电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科技创新、O2O等等。

    当天,记者走访西部创客、丝路国际创客工场、船说创业咖啡基地、1898等多家众创空间,听到不少创客的心声:没创新项目烦恼,有项目不能转化、投入生产更发愁,比如说场地、租金和技术等。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找个地儿真的很难,而且租金非常高。

    “这点,扶持政策里有。”从今年起,该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鼓励多方参与多种形态的众创空间发展,有效盘活现有的各类孵化器、大学创新园、闲置厂房、商务楼宇等存量资源,发展建设创客空间、“互联网+”、创业咖啡、创业驿站、创意坊等创业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协建3至5个集创业培训、实训、孵化、辅导和融资、推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示范园区。

    同时明确,在该区创办众创空间,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每月每平方米50元场地补贴,最高补贴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对认定为“城关区双创孵化示范基地”的众创空间,还可享受“免二减三”场地补贴政策。经审核认定的众创空间,对其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运营费用,按实缴额的50%进行补贴;对认定为“双创孵化示范基地”的众创空间,可享全额补贴政策。

    此外,众创空间对创业人员培训,每月不少于4场,每场不少于50人,给予全年不超过12万元的培训补贴。对荣获国家和省市级、城关双创示范基地的众创空间,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金奖励。

    金融财政扶持破解了融资难

    今年,城关被确定为全市双创试点区后,该区制定了创建示范区的方案,提出通过政策引导,使创业体系更完善、创业资源更加集中、创业政策更加配套、创业环境更加优越。预计到2020年,全区将形成百个众创空间、“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在孵企业突破7000家,带动就业超过3.5万人,建成50家引领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培育3至5个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

    “有了创新创业目标,对于广大创客来说,没有资金寸步难行。”该区财政局长罗宏才说,为有力助推全区双创工作,该区发挥“万企计划”扶持资金、扩大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扶持作用,区财政每年整合现代服务业扶持资金、文化和科技三方面专项资金7000万元,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方式,用于扶持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和企业等发展。

    与此同时,该区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与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起政府和银行、保险公司合作机制,设立9000万元城关“双创”小微企业补偿基金,按照1:20的放贷比例,可撬动资金18亿元,为各类双创小微企业支持,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各类实际的困难。

    “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不少众创空间、孵化器解决了眼前困难。”罗宏才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区已一次性给予船说创业咖啡73万元、文化创意产业园300万元、金盾化工孵化器300万元、淘宝特色中国甘肃馆259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加快实施万企计划、2000户小微企业培育行动,累计发放小额贷款约4亿元。

    除此之外,该区还大力简便证照手续办理,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3天;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759户,平均每天新增43户,新增从业人员2.58万人。

    “2+X”扶持体系的实施,可助双创形成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