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灵台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02.11.2015  08:53

  原标题:为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

  记者 左玉丽 王睿君

  2015年9月19日,灵台县通过了国务院督导组检查评估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至此,灵台县提前一年完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2011年以前,灵台县二本以上升学率基本处于平凉市后进位次。之后连续4年,二本以上升学率稳居全市前两位,6人考入清华、北大,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V”型反转的背后,是灵台县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懈追求。

  硬件投入让城乡学校一样美

  正是深秋,山里的大雾被太阳驱散,蒲窝乡郑家洼初级小学3年级的4名学生,吃完免费营养早餐,便把课桌搬到了院子里,沐浴着阳光早读。

  这个位于灵台县南部山区的初级小学,同城里的学校一样,校舍优美整洁,实验室、图书室、保健室、电脑室、音乐教室、美术器材室等一应俱全。

  二年级的任雨菲从外省转学过来,她爷爷任九君告诉记者,“雨菲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今年回乡看到学校条件这么好,就把女儿送回来了。”

  在灵台,从塬区学校到山区学校,从城镇学校到乡村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

  2012年以来,灵台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大手笔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特别是向农村学校倾斜,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趋于均衡。累计投资4亿多元,对全县教育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整体搬迁学校5所,改建校舍12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2万多名学生和1500多名教职工的上学、办公、就餐等问题。

  “乡村教师的家大多在城镇,一周才能回一次家。以前学校没有宿舍,老师们常年在外租房,住宿条件差、生活不方便,大家都不安心,直接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灵台二中校长冯进科说,2007年,全校130余名老师,有54名申请调动。

  如何改善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安心教学,一度成为灵台县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考验。 

  2012年,财政收入仅1亿多元的灵台县多方筹措2453.24万元,启动了教师安居工程,在灵台二中等8所学校,实施教师公寓楼建设,建成教师周转房225套,并依托县里的民生工程,为56户家庭困难的优秀教师分配了经济适用房,有效缓解了教职工住房难的问题。

  教学、生活条件的改善,既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也激发了广大教师安心乡村学校、献身乡村教育的工作热情。“近几年,本校教师转行、进城的人数越来越少,各种招考我们学校的老师几乎没人报名。”冯进科说。

  科学配置实现教育“软”均衡

  每逢新学年开学,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绞尽脑汁、东奔西跑。可在灵台,家长们很少伤这份脑筋。

  “我们通过对师资力量的科学调配,使教师资源达到基本均衡。孩子们都能就近上学,基本消除了择校现象。”县教育局局长田庆银说。

  近3年来,全县累计考录的314名教师,全部分配到南部山区及农村质量薄弱校任教,有效改善了基层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2011年,灵台县开始实施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教师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两年以上基层任教或支教经历成为“硬杠杠”。

  灵台县东关小学高级教师柳丽琴今年3月交流到新开乡中心小学任教。柳丽琴教的科学课除了课堂讲解,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但是实验课一直是农村老师的薄弱环节,柳丽琴通过公开课示范、课余探讨等方式,使这里老师们的课堂实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乡村老师踏实、敬业,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柳丽琴说。

  4年来,灵台县共有450人次参与了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城里的教师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带入山区薄弱学校,使得乡村教师教学方法、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乡镇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城里学校,学习城里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了农村教师迅速成长。

  通过开展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区域联动的教研、教学交流和竞赛活动,增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同时,也促进了校际间的深度融合,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区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特色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均衡体现公平,但均衡不等于平均,而在于特色。

  近年来,灵台县从特色教育入手,积极开展“一校一特色”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在均衡中凸显个性和内涵。

  上良中学每天放学前15分钟的“一日自省”,让每个学生在班级公开对自己一天的表现进行反省,谈收获,论不足,学生们在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中完成了自我教育。

  “通过每天自省,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学校打架斗殴的少了,乐于助人的多了;说脏话的少了,主动问好的多了。”上良中学校长朱伍德说。

  灵台二中坚持引导学生找出“三个闪光点”“三个突破口”“三个榜样”,自选“三句格言”,做出“三项承诺”,为自己的人生打好“底色”。同时,用“激情教育”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防止老师的职业倦怠……

  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特色教育,淡化了教育痕迹,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励志教育树起理想标杆

  为了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名校文化,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才意识和拼搏精神,自2012年起连续4年,灵台县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北大、清华的优秀学生组成演讲团,到灵台进行励志演讲。

  演讲团成员采取深入班级互动、大会演讲及与家长现场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围绕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化解求学阶段的困扰等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现身说法,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树起理想的标杆。

  从2014年开始,灵台县组织学生们“走出去”,连续两年共组织230名优秀学生开展“名校之路、圆梦之旅”夏令营主题实践活动。夏令营结束后,各校都会及时组织开展“名校归来话感受”主题交流活动,北京归来的学生满怀无限激情,与全体同学分享了名校之旅的所思、所闻、所感。精彩的交流,感染着每一位学生,那是一种看不见,却可以触摸的强大动力。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灵台县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给了每个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也为他们奠基了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