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流”到“滴灌”——庆城县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
初夏时节,走进庆城县农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村组,一幢幢漂亮别致的小楼房错落有致,一个个蔬菜基地生机盎然……今年,庆城县扶贫攻坚工作继续坚持“精确瞄准,到村到户”原则,着力构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造血扶贫”的工作格局。
建档立卡,精准扶贫落到户
在蔡口集乡高原村村委会办公室,记者打开该村《贫困农户登记表》,贫困人口的家庭人员、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享受社会保障、月均基本生活开支等一系列指标一一展现,真正做到了全面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真实状况、主要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对每一个贫困人口,我们的调查人员都会登门、见面,并将贫困状况拍成照片。”蔡口集乡扶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贫困人口摸底工作中,庆城县根据《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和《庆阳市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县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53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开展入户调查,依据建档立卡相关识别程序,共识别出51个贫困村、13288个贫困户、53100名贫困人口,建立了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档案,为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提供基础数据。对2015年度计划脱贫的1657户6700人分解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并采取编制卡实名制,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产业扶持,“斩断穷根”真脱贫
为了让富民产业覆盖到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庆城县充分发挥苹果、草畜、瓜菜、苗林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苹果产业打造“双十双万”工程,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全年新栽果树1.4万亩,间伐改造1万亩,培育优质苗木150亩,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14.2万亩,产量达到16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2080元。草畜产业实施“百村千社万户”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能人带动的办法,扩大养殖规模,拓宽增收渠道。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31个、规模养殖小区(场)34个,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5300万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919元。全面加快瓜菜“十千万”工程,发展设施种植,加强农超对接,推行订单农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建成钢架大棚1000栋,种植设施瓜菜1.3万亩、露地瓜菜9.5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800元。积极实施苗林结合培育工程,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持续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实现“大地增绿、群众增收”目标。完成苗林结合培育15万亩,种苗繁育1500亩。
目前,庆城县各级干部按照“四联系、五参与、六促进”和“包村到户三个六”工作法,纷纷深入到自己帮扶的村子和农户,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智力扶贫,稳定脱贫奔小康
“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滴灌’的话,干部驻村就是‘滴灌’的管道。管道铺得好不好,影响着扶贫的效果。”庆城县扶贫办主任张小元比喻道,“扶贫工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靠帮扶干部的责任心和对农民的感情办事,还需具体实用的帮扶措施。”张小元说。为此,该县要求干部职工在驻村帮扶中,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因村施政、因户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同时,该县还在51个基础相对薄弱、条件较差的贫困村,选派后备干部挂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队长,帮助贫困村发展致富产业。并根据农民意愿、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使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门手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涂文奎 张军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