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强:潜心教学 精心育人 ---记优秀青年教师王富强

04.09.2014  10:10

说起王富强,机电院的师生都会点个赞。这个34岁的年轻硕士,2002年进入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部任教,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2013年担任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部副主任。王富强同志从教的12年,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教学工作的立足之本,勤于钻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潜心教学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爱戴。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身上社会赋予很多耀眼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去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王老师不但深知这一点,而且他还努力做到了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王老师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养家,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正是这样,他不但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让规定不流于形式,匡正师德,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同行的典范,而且在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中,还帮助同行老师,引导老师自觉端正师德,树立集体荣誉感,更好地为学生作好师范带头作用。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工作,他努力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拓宽知识面。多渠道订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资料,认真学习、吸纳别人的金点子,还积极参加全国的的各种教研培训活动。因为他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总之,他时刻铭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潜心教学、钻研教改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王老师把平时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历水平。教学上更是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王老师自2002年进入机械原理教学团队,连续2年分别担任了梁志民教授、张干修副教授、何贵平副教授的助教工作,在2年的助教过程中,深深被梁老师及团队中其他成员精湛的教学艺术、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真挚的爱戴之情所感染。从那时起,便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通过向有经验的老教授、老学者取经,不断地与教学团队中其他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很快地步入了教学的正轨,2004年开始主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王老师体会到教师的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因此从每节课的备课做起,王富强老师都会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备课,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精心构思问题的引入、过渡、展开、收束,板书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在课余时间自己找空教室在黑板上练习板书和绘图,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目前已能在课堂上徒手画出漂亮规范的图例,写出漂亮的板书。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广采他山之石。他先后参加甘肃省、国家教师培训,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自己付诸行动。王老师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精神,赢得同行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教学中也获得了很多的奖励:2012年10月,王富强老师获得教育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12年6月,获兰州理工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最佳教学演示、最佳教案奖;2013年11月,获兰州理工大学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荣誉;2014年6月获得兰州理工大学讲课竞赛理工组一等奖;2014年7月获甘肃省总工会和教育厅举办的甘肃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1名;2014年8月代表甘肃省参加由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三等奖。

王老师一直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的成长首先从教学反思开始,并积极钻研教学改革研究,参与教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平时再忙他也坚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每一节课的得与失,也反思其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经过多角度的反思和留心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实施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虚心请求专家解答。多年的反思,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素材。王老师主持和参与3项教学研究课题;编写了《机械原理创新设计》等四部教材;其中“机械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008年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励;并发表教学论文7篇。

三、用心教书,精心育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他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王富强老师第一堂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写在黑板上,这样便于随时进行电话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互相交流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经常会走下讲台到学生面前提问,通过提问鼓励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与学的交织,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课间经常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体会,缩短了师生感情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课下与王老师的交往和接触变得主动和频繁,渐渐地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王老师在讲授过程中重在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分析。在空余时间部分学生反映作业量大,学习有困难,对此王老师及时找学生座谈,同时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虽然批改作业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但王老师批改作业时从不马虎敷衍,因为严谨治学的教风就是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最好榜样。从教书育人中王老师真正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和荣誉及快乐。

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王老师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善于根据学生的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言简意赅,生动严谨,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基础较好,理解力较好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掌握课程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在新的领域进行知识探索。 

四、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科创活动,为学生成才加力

从2005开始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团队承担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一全国性的科创活动,王老师作为这一活动的主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深深地体会到科创活动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王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任课班级进行同学交流,引导部分学生借助学校的各种平台进入科创活动。2005年至今,累计辅导创新大赛学生100人次以上。按照学校创新学分的认定办法,有多位同学的创新学分已远远超出规定的2个学分,学生获得累计超过近50个学分。

同时,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至今年已举办五届竞赛,在竞赛基地负责人强老师领导下,王老师及基地成员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付出了巨大努力,参赛规模逐年扩大,竞赛日益得到同学们认可,夯实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了突出成绩。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的学生获得国家三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为学风建设以及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学校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日积月累,实现量变到质变

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收获。王老师从工作至今钻研教育教学工作,至2014年已参编出版《机械原理创新设计》等四部教材;主持和参与3项教学研究课题,其中“机械基础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008年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励;2012年10月,获教育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12年6月,获兰州理工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最佳教学演示、最佳教案奖;2013年11月,获兰州理工大学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2014年6月获得兰州理工大学讲课竞赛理工组一等奖,2014年获甘肃省总工会和教育厅举办的甘肃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1名,并代表甘肃省参加有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三等奖。发表教学论文7篇。成绩斐然,是汗水的结晶,是不懈努力的回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王老师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老师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他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他将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待桃李香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