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扶真贫 真扶贫 打赢精准扶贫“硬仗”

16.02.2016  17:09

    原标题:打赢精准扶贫“硬仗

    ——漳县强力推进精准脱贫纪实

    近年来,漳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扶真贫、真扶贫,帮助贫困户摘穷帽、拔穷根,在武阳大地奏响了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的号角。

    创新扶贫模式,精准识别贫困户

    该县县委、县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锤炼各级干部的主阵地、检验各种人才资源的比武场,激励各级干部到扶贫攻坚一线大显身手。制定出台了“1+19+4”精准扶贫方案,围绕“扶持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实行农户报、社内评、村民评、入户查、乡镇审核,做到了两公示一公告。干部进村入户,坚持“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创新推广普及“九不准”工作法,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档”的要求,开展了两轮建档立卡核查工作,实现了精准扶贫识别,并全面完成了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创新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

    围绕“谁来扶”,靠实各级干部工作责任。实行扶贫攻坚挂图作战,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项目等扶贫路线一目了然。把工作流程、帮扶干部等全部上墙公示,做到基本情况、目标任务、措施办法、进度进程、责任保障等“五个明确”,建立“横向到面到点,纵向到村到户”的责任体系,将脱贫攻坚任务“焊接”到各级责任人身上。该县主要领导任扶贫攻坚行动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19个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包抓13个乡镇、副县级以上领导包抓68个贫困村。与13个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签订了精准脱贫目标责任书,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全方位精准考评。选派405名干部、288名科技人员,组建13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和68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全县158个各级双联单位联系帮扶136个村,5470名双联干部联系帮扶11484户贫困户,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联系全覆盖。一村一个工作队、一户一个责任人,精准入户结对帮扶,做到因户施策、对症下药,不脱贫不脱钩,为贫困人口分类制定了脱贫路径。

    推动产业引领,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围绕“怎么扶”,补齐脱贫指标短板。该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六大新型富民产业,引领扶持贫困户依托产业脱贫。全县中药材、蚕豆、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30个,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基地26万亩。发展油用牡丹、优质核桃、植物园、沙棘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建立手工编织基地13个,成立了漳县贵清山手工编织协会,邀请北京专家传授技术,累计培训妇女5000多人次,全县累计销售各类妇女手工编织38个品种4万多件,3000多名贫困家庭妇女靠手工编织人均增收750多元。建立了“农户参与”联户养殖机制,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代养、入股分红”,引导贫困户走联户养殖的路子,累计投放良种羊6252只,建成标准化彩钢养殖暖棚4.7万平方米,发展养殖户1663户。同时,积极探索贫困户多元化带动增收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务输转等举措,创出了“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建立了“标靶扶贫”机制,将相同类型的扶贫对象纳入某一增收标靶,打包施策。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增收标靶——帮扶干部”模式,组建增收标靶267个,辐射带动扶贫对象3600多户。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举办技能培训班133期,培训农民2.3万人次。

    项目推进、易地搬迁“挪穷窝”。该县实施整乡推进和整村推进项目47个、易地搬迁项目6个,搬迁安置群众879户4759人,发放双联惠农、妇女小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各类扶持贷款5.75亿元,受益贫困群众4.72万人。以旅游开发助推精准扶贫,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结合灾后重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扶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县已发展农家乐120户,不少农户已经靠旅游业摘掉了穷帽子,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万众创业,在网络上搭建起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快车道。

    强基础解民忧,铺就百姓幸福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该县着力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建设,加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投入6.35亿元,实施交通、水利等项目179个,文化广电、基层政权等公共服务项目66个;完成了16376户和16481户城乡居民住房重建维修,建设美丽新农村。投入1.13亿元,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产业恢复,生态环境等项目61个;投资2.86亿元,实施教育重建项目31个。一大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贫困山村基础条件,突破了发展短板,提升了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在“十二五”规划完美收官的2015年,该县的扶贫攻坚取得了喜人硕果:贫困面逐年减少,由2014年年底的27.27%下降到16%以下;2015年,全县15个贫困村,2.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县农民纯收入由2014年的4430元增加到5006元。发展条件大幅改善,脱贫农户住上了安全新房,全县136个村全部实现了通水泥路或油路,建制村通畅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6%;自然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1%;行政村标准卫生室覆盖率达100%,构建起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网和安全网。坚持扶智造血拔“穷根”,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18%,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累计培训城乡劳动力15.8万人次;“两户生”4600人,挣回“票子”12亿元。(张德武 何继强)

( 编辑:网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