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富民奔小康---漳县四族乡牙里村发展暖棚养羊纪实

03.07.2014  12:41


        漳县四族乡牙里村利用丰富的草山草坡及水资源,家家户户采用圈养形式,全村已建成最先进暖棚3200平方米,发展养殖户84户,其中存栏100只以上的户数达到30户。全村有养殖技术员和养殖示范户6户,养殖防疫技术员2人,标准化养殖率达到养殖户的95%以上。今年又新建暖棚2000平方米,投放小尾寒羊600只,新发展养殖户20户。暖棚养羊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牙里村位于美丽的霞布河畔,全村有276户1243人,2010年,四族乡党委、政府通过积极争取,在全乡发展暖棚养羊项目,推广科学、高产的暖棚养羊模式,采用集中和分散养殖形式发展大规模养殖,120户实施全覆盖养羊,形成上、下牙里规模养羊小区,发展养殖户84户,全村90%以上的农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户均养羊在50只以上,积极搜索以集中养殖和分散养殖为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种植红豆草、苜蓿1500亩,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900亩,既促进了畜牧生产发展,又保护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使农牧结合,养殖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养羊大户乡十五届人大代表梁小文,家庭经济困难,常年在内蒙养羊场打工,积累了养羊技术。他抢抓暖棚养羊项目,暖棚建设达到450平方米,存栏羊300只,直接经济效益10万余元,成为牙里村养羊致富的典型。

 

暖棚养羊扶贫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乡养羊产业化开发。利用牧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畜牧业内部结构,有效利用草山草坡及减少人畜争粮,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使优良的小尾寒羊在全乡推广,使广大饲养户饲养比较效益提高10%以上,即每只羊增收50元。暖棚养羊直接经济增收,占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同时推动养羊户走向专业化、职业化,让农民稳定增收,按每50只羊需要1个劳动力计算,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的就业。目前,牙里村推行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发展种养配套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全村暖棚养羊,成为四族乡规模化养殖典型村,辐射带动全乡实现“产业致富 ”,确保农民增收,改变贫困现状。

 


                                                                                (供稿:漳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