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兰州风俗

01.02.2016  10:52

    兰州人伦理意识深厚,古风犹存。

    亲疏论辈分,远近视尊卑,同辈序长幼,因而讲究称谓。常用的称谓主要有两大部分,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能搞混淆。晚辈对长辈的称谓,在农村,尚有把父亲叫“”的,还有把父亲叫“”的。有时候你听别人说,“我大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他说的是,“我爸怎么样、怎么样。”对祖父叫“”,祖母叫“奶奶”;外祖父、外祖母也有叫做“爷、奶奶”的,只是在需要说明的情况下才叫做“家爷、家奶奶”或者“外爷、外奶奶”。对伯父、叔父,伯母、婶母通常按照排行再加上“爹、妈。”例如,二爹、五爹,二妈、五妈等。但对大伯则叫“大大”,大伯母叫“嬷嬷”,最小的叔叔叫“尕爹”,最幼的婶婶叫“尕妈”。对于血缘关系较远的叔父和婶婶,可以统称“尕爸、尕婶”,表明他们是父亲的兄弟辈。对姑母一般叫做“娘娘”,具体称呼时按照排行叫“大娘、二娘、尕娘”等。如果血缘关系比较远的话,就简单叫“娘娘”即可,表明这是父亲的姊妹关系。姑父则按照排行叫“几姑父”就可以了。

    对舅父按照排行叫“阿舅”,例如“大阿舅、三阿舅、尕阿舅”等,对舅母按照排行叫“大舅母、三舅母、尕舅母”等。对姨母按照排行叫“大姨娘、三姨娘、尕姨娘”等。对父母的表兄弟叫“姑舅爸、两姨爸”,他们的配偶就相应叫“姑舅婶、两姨婶”。父母的表姐妹叫“姑舅娘娘、两姨娘娘”,他们的配偶则简化称呼为“姑父”。

    平辈人之间的称谓,好玩的是连襟关系,兰州人叫“挑担”。至于妯娌关系,兰州人叫“先后”,也很有意思。妯娌同进一家门,嫁入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也叫“相后”。

    兰州人在人情世故上很讲究,还有很多其他的禁忌。与人对面交谈,忌手插衣裤口袋,否则有不尊重对方之嫌。忌不按性别穿衣,男穿女衣裙表明有花痴病。衬衣下摆须塞进裤腰内,否则散淡不整饬。反季节穿衣,违时犯俗,必受乡邻嘲笑。夏穿皮袄,视为精神疾患或极度困窘。忌破衣烂衫,脏乱不堪,形同囚犯乞丐。忌讳在大庭广众之处赤身露体,光膀赤脚。忌讳在客人面前洗脚,被认为傲慢无礼。常洗头理发,否则囚首蓬面,视为背运。忌穿长白衣,戴白帽,忌腰系麻绳,否则会被误认为“戴孝送终”。成年人忌讳戴绿色帽子,因为绿色代表乌龟王八,意味着妻子出轨。吊唁丧礼场合,忌穿红色喜庆衣饰。同理,参加婚礼,宜穿暖色调服装。忌用衣袖、衣襟擦汗,要用手巾拭汗。忌歪带帽子,衬帽不可露边,帽舌要平整,忌戴帽舌搭拉的“跌舌”帽,忌捡拾别人遗失的帽子,民间认为,戴捡来的帽子会带来晦气和霉运,甚至会患上一夜脱光头发的“鬼剃头”。民谚说“拾上帽,赶紧撂。”忌在大年三十扫地,会将福气、财运扫走。

    兰州人在人情交往中有很多老礼儿。拿缔结婚约来说,送彩礼称为扎酒,俗称“行礼”。行礼,是结婚前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礼,其实也是双方验收、交接彩礼的“谈判”仪式。男方的代表和订婚时一样,也是包括介绍人在内的二至四人,也称“送酒”,所带的礼物有两瓶酒、两条烟、花馍馍、喜糖、“方子”。只是较订婚时多了化妆品、首饰、四季衣服和彩礼钱。到了女方家,双方介绍情况,拿出彩礼、首饰等物品,经女方验收中意后,方能开宴“吃酒”。开宴前,女方还要“摆礼”,将男方送来的衣物放到桌子上亮相。倘若女方认为衣物件数不够或不满意时,便不上菜,直到男方家拿出补偿现款后,“吃酒”才算正式开始。一般来说,男方只有等女方家的长者开了酒瓶,并由男方女婿在女方家祖先前点灯、烧香、磕头后才算大功告成。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兰州人开始扫房子,街上燃放鞭炮的声音慢慢多了起来。从二十八一直到三十,家家户户开始炸油饼子、蒸花卷、做肉,兰州人爱吃“糟肉”、“扣肘子”。兰州人把腊月三十,称之为“三十晚上”,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傍晚四、五点钟,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始包饺子,有些人家家族的人如果太多的话,包饺子一时忙不过来,就吃臊子面。这时家里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大人此时已给他们换上了过年的新衣,在院里无忧无虑地追逐嬉戏。到七点半左右,家里除了留下一人守屋,其余全部跟着大人,端着祭祀品到户外开阔地去烧纸、祭奠先人。

    过年了,走亲访友,老兰州人比较讲究。初一看舅舅,初二回娘家,传统礼制是不能乱了的。接下来几天都是会朋友的日子,但有两天是例外,兰州俗语有“七不进、八不出”,初七初八这两天需要待在家里休息。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兰州人还要送火把、跨火堆。把麦草和向日葵杆扎成的火把点着后,在每个房间晃一晃,除一除去年的晦气,然后把火把送往远处,谁家的火把送得远,谁家新的一年便会更加平安、幸福。伴随着火把远去,春节也就结束了,正月十六,人们便恢复了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