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追索路文物归故乡
戴迪安(左)与皮诺资料图片
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历经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怀抱,并最终回到故乡——甘肃,从而结束命运多舛的一生,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回家”的路,32件文物走了十年……这批珍贵文物的回归,到底经过了怎样的艰辛历程?外媒报道,“法国是秘密归还,还曾引起国内议会质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当年被盗掘到流失海外,再到法国归还,这20年间,又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历经10年追索国宝回到故乡
中国国家文物局7月14日公布:法国归还中国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32片!这32件珍贵文物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遗址,流失境外20余年。其中,媒体曝光率最高的4件鸷鸟形金饰片是法国商人弗朗索瓦·皮诺在今年4月通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捐赠给中国。皮诺家族2013年向中国捐赠了圆明园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另外28件金饰片由法国古董商戴迪安亲自送到了中国国家文物局。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文物流失报告》负责人之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告诉记者,最早发现这批金饰品流落到法国的,是著名考古学家韩伟先生。但要真正确定它就是从甘肃礼县被盗而流失出去的,还需要技术和法律的“双重证据”。于是他们把分析的结果提交给法方,法方也对他们所藏的这些金属饰片做了相同的分析,结果发现它们土壤含量的成分、上面沾染的朱砂和泥是完全对的上号的;同时,在法律的链条证据方面,中方工作人员走访了当时参与盗墓的一些人及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根据当年的卷宗,有很多人交待,在哪个墓里头进行的盗掘,金属片是什么形状的?等等,这正好和法国方面所藏的金属片的描述是相吻合的。
确定了国宝在法国,但是该如何追索呢?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追索早在10年前就启动了,一开始先是“投石问路”,探探对方的意思。
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项目,建立确凿的文物被盗流失证据链;与此同时开展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研究,编制开展追索工作的法律文书。
2010年,国家文物局再次“投石问路”,向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多个外国机构致函,希望对方能够按照相关国际公约的原则精神,向我国归还被盗流失文物。
恰巧,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参加国际博协大会时,碰见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他邀请热爱东方文化的希拉克为中国流失文物回归提供帮助,希拉克表示同意。随后,中法两国一直保持着联系。直到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国家文物局再次向法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归还文物的要求。同年7月,中法联合专家组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等地开展实地调查工作,最终确认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32件金饰片正是从大堡子山被盗流失出去的。
文物回归最难的是收集证据
“文物回归最难的是收集证据。你怎么能证明是从这里流出的?”宋新潮说,青铜器可以根据铭文上刻有“秦公”、“秦子”的字样来认定,金饰片在大堡子山以外的地方极少发现,具有唯一性,除了器形学比对以外,还采取了金相学的分析,形成综合证据。
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来自法律。法国法律规定:所有国有资产都不能转让,而国立博物馆的馆藏就属于国有资产。由于32件文物分别来自皮诺和戴迪安的个人捐赠,中法两国政府积极寻找流失文物返还的恰当途径,促成文物原捐赠人同意撤销对吉美博物馆的捐赠行为,再由原捐赠人将文物返还中国。最终,法国政府决定,促成文物的收藏者同意撤销对博物馆的捐赠,也就是说,它们又重新回到了两位收藏家的个人手中。宋新潮说,捐赠者——法国著名奢侈品大亨皮诺同意无偿归还,而另一位克里斯·戴迪安更是直接到北京,把28件中国国宝交到他的手里。
至此,前后20多年,这批2000多年前的秦代金饰片回归故里。兰州晚报记者高宏梅实习生罗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