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黑河湿地成我国第47块国际重要湿地

15.12.2015  11:27
      据国家林业局湿地办消息,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最新确定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是我国今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唯一指定的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我国第47块国际重要湿地。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属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濒危性和代表性,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线路和全球八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印度通道的中转站,也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1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建立以来,通过实施甘肃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建设、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一、二期工程建设,城市湿地博物馆建设等11项工程,完成湿地恢复与保护8750公顷、湿地草场综合治理2000公顷、湿地资源管护39088公顷,架设封育围栏60公里;建设巡护监测栈道65.9公里、水鸟栖息地60公顷、繁育引种基地80公顷;疏浚渠道37.6公里,引洪拦水坝5座,实施河道疏浚与修复10公里、地下水引水管道8公里、污水引水管道10公里,完成围堰蓄水200公顷公顷、生态补水30公里,退耕还泽90公顷公顷,在保护区设置大型界碑20个、指示标志牌100块、界碑300块、界桩1550个、标志牌3块;修建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综合实验站1处,新建业务办公用房8处,保护点9处,在六县区设立了22处观测记录站、建设湿地水文、气象监测点4处,购置巡护摩托车15辆,扑火装备及工具50套,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及资源档案,有效地保护了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使黑河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日益凸显,多项指标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大白鹭、白琵鹭、遗鸥等水鸟等逐年增多,特别是近期通过监测发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就达570多只,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遗鸥、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大天鹅等其它湿地水鸟达1000多只,成为张掖有监测记录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因此,张掖黑河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对于维护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国防巩固、民族团结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张掖黑河湿地成功跻身于国际重要湿地,打通了与国际湿地保护的交流平台,实现了湿地保护管理与国际管理水平的接轨,填补了西北内陆荒漠地区没有国际重要湿地的空白,是对张掖湿地保护工程取得成效的肯定,为今后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搞好湿地监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