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以来,湖北省科技厅坚持以改革创新统揽科技工作全局,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推进“创新湖北”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20.34亿元,同比增长15.5%,高于全省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基本完成全年目标的50%;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220项,其中已转化或可供转化1028项,应用率达到88.6%;登记技术合同5736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93.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
一是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抓好全省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先后制定出台《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北省科技体制改革方案》,服务全省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推进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改革,采取同行专家评议、绩效目标评审等方式,规范使用专项资金。2014年省级科技计划共安排资金6.28亿元,立项项目1549项。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实现了由无偿前资助逐步调整为“前资助”、“后补助”、创业投资引导、目标奖励等多种方式并行。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十条”实施细则并举办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讲会,积极探索技术转移有效途径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省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到5.57亿元,推进设立“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湖北省天使投资基金”,建设“天使投资”风险补偿制度,筹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担保保证金池。不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全面启用科技计划综合业务平台,实现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推荐、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全流程网络化、自动化、程序化管理,做到全过程公开透明,可监控、可追溯。
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66亿元,同比增长14.8%。大力推进农业领域源头技术创新,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湖泊渔业资源保护欲生态增养殖等一批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在高产优质高抗强新品种、标准化种养殖等方面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深入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整合国家和省级资源大力营造“造血式”扶贫的良好环境。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成效明显。重点围绕磷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开展技术攻关与工程示范。茯苓等3家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汉阳、仙桃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验收。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全面实施,将科学仪器设备资源、高校院所科技人才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创新需求信息资源、创业风险投资等资金资源等,全面引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优化科技企业创业环境与条件。
三是打造区域创新龙头,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高新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东湖、襄阳、宜昌、孝感、荆门5个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15%左右,累计完成企业总收入515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9亿元。重点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园区科技创新成效和龙头企业聚集度显著提升,协同创新、结盟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强化科技计划引导和考评推动,市县科技创新整体力进一步增强。据2013年度考评结果显示,全省县(市)23项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平均值较去年大幅提高,部分县(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实现大幅增长。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持续发展基础。调整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方式,重点向激光、智能制造装备、粮食加工、畜禽、磷资源开发利用5条重点产业链政策性倾斜,有效引导了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面向产业需求的源头技术创新。深入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重点推进组建湖北省兴发磷化工研究院、激光产业研究院、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启动实施2014年湖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扶持计划,选派了38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全省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着力提升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层次。绿色光电、卫星产业等2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在鄂5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绿色通信与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石油钻采装备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俄光电领域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加快推进。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