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游戏许多孩子玩上瘾家长喊话赶快设置防沉迷

13.01.2015  16:44
    兰州晚报讯(记者杨彬)近两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手机用户的欢迎,不论男女老少,似乎都对它情有独钟。然而,诸多的微信游戏却为很多学生家长带来了不小的烦恼。7日,市民刘女士通过本报热线4286666向记者反映,儿子每天都手机不离身,同时玩着多款微信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学习,希望通过晚报进行呼吁,建议腾讯游戏设立防沉迷系统,使得学生相对减少沉迷游戏的时间。

    中小学生也跻身“低头族

    随着手机产业的迅速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针对“低头族”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但大多都是针对成年人。然而,手机游戏的兴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跻身进入“低头族”的行列。

    “儿子今年才小学六年级,就已经是手机不离身了。每天都把手机攥在手里玩微信游戏‘雷霆战机’,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有时候晚上写作业的时候,都会把手机藏在书本下面偷着玩。不仅如此,儿子上课时玩手机已经被老师发现两次了。”一提到孩子沉迷于微信游戏,家住甘南路的刘女士就头疼不已,甚至有时还因为手机游戏而动手打了儿子。但就算是这样,孩子沉迷于微信游戏的现状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和刘女士一样,家住雁宁路的张先生也有着同样的遭遇。他说:“现在的微信游戏越来越多,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也喜欢玩。作为成年人还知道节制,但小孩儿就不一样了。我儿子今年才三年级,也是每天都在玩,而且明显已经对游戏非常沉迷了,真怕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家长呼吁设立防沉迷系统

    针对孩子们出现沉迷于微信游戏的现状,很多家长呼吁,希望能够设立防沉迷系统,相对减轻孩子们对游戏的依赖性。

    究竟何为防沉迷系统呢?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得知,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因而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就是针对上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据了解,2007年4月11日,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方案”首次向公众发布,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于当年4月15日开始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随该通知一起公布的还有《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及实名认证服务协议》等文件,开发标准及实名认证方案的具体内容首次向公众发布,并于2007年7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一些用于电脑的网络游戏均设有防沉迷系统,但针对手机游戏却很少见到该系统的存在。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微信里面的游戏本身就是网络游戏,为什么手机游戏就没有防沉迷系统呢?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在手机游戏里也设立防沉迷系统,相对减少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避免过度沉迷。

    过度沉迷微信游戏伤神更伤身

    “孩子们还小,或许感觉不到。但作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可是体会深刻。每次长时间刷手机或者玩游戏,就会出现各种不适,比如腰酸背疼、眼睛干涩、充血。所以作为我们家长不仅希望孩子们不要沉迷游戏、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业,更加希望他们不要因为玩游戏而落下了什么隐疾。”家住甘南路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医生告诉记者,若盯着手机屏幕时间太长,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充血、干涩,情况严重可能有失明危险。不仅如此,玩游戏时,多数人会不自觉呈低头含胸的姿势,长时间如此,会给颈椎和腰椎带来损伤。还可能会出现头晕、脖子酸痛、腰部疼痛等情况。

    记者在网络搜索后发现,因为沉迷手机游戏而导致交通事故、身体不适,甚至离婚、犯罪的新闻屡见不鲜。为此,本报也在此呼吁,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希望大家能够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