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渭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彰显了地方特色

04.09.2014  16:48

   中国甘肃网9月4日讯 (通讯员 罗红伟 齐晓波)今年来,渭源县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组织百名人才下基层开展“五对接五促进”活动,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四个转变”,彰显地方特色,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变“部门单干”为“政府行为”。在百名人才下基层开展“五对接五促进”活动中,各服务小组通过“聘、请、定、调、借”等方式,对200多名农民培训师资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进行分类管理。结合对接农业项目、示范基地、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骨干农户的不同特点,各服务小组分类制定教育培训工作制度,规范培训管理,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教育培训模式,一改过去“部门单干”为紧紧依靠乡镇政府支持,实行多部门联合行动,集中力量开展培训,使全县农村基层培训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快车道。

  变“过堂阵风”成为“及时春雨”。针对以往科技培训多利用冬春季农闲时间,科技人员到各乡镇、村社组织集中宣讲,群众缺乏直观性理解的实际,各服务小组坚持根据农时定内容、根据农活定时间、根据专业定课程的“三定”原则,紧密结合“五对接”内容,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组织编制培训资料,有效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进行培训指导,及时解决群众急需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从“有什么学什么”向“学什么有什么”的转变,吃上了科技培训“自助餐”,增强了技术培训的针对性。

  变“课堂培训”成“田间指导”。说给农民听,不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针对地膜覆盖、温室打建、畜禽圈舍修建、青贮氨化等实用技术在集中授课过程中比较抽象,群众不易掌握等问题,各服务小组科技人员把培训课堂搬到村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学用新技术,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边讲解边示范,增强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变“被动培训”转为“主动培训”。各服务小组科技人员把培训“触角”延伸到生产一线和农村最基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群众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了解群众培训意愿,依此对症下药,选定培训内容,制定个性化培训菜单,选择适合服务对象的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农家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做到培训跟着季节走、课堂围绕地头转、培训内容对“胃口”,充分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科技培训由过的被动接受向主动要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