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电信诈骗常见手法

03.06.2015  20:45

1、冒充熟人诈骗。嫌疑人通过拨打受害人电话冒充其外地熟人朋友或关系单位熟人,谎称来出差办事,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要求受害人通过银行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2、中奖信息诈骗。嫌疑人利用受害人投机致富的侥幸心理,借助网络、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3、网络购物诈骗。嫌疑人在互联网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则要求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并通过银行ATM机转账骗取钱财;

4、电话欠费诈骗。嫌疑人冒充通信运营商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声称其电话欠费,将受害人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公安局,让受害人核实,假冒的公安人员谎称受害人个人信息泄露,银行账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要求受害人及时进行账户保护,并将电话转给某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受害人将存款转到某安全账号上,并让受害人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实施诈骗;

5、退税诈骗。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受害人到ATM进行转账操作。嫌疑人事先通过其他手段获取购车、购房人详细资料,以国(地)税局或财政局工作人员名义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受害人,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受害人可享受购车、购房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或“领导电话”以及骗取受害人信任,一旦受害人与上述电话联系,即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6、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嫌疑人先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 (或其他银行);账号:XXXX谢谢!或:原卡号不好用,请汇款之XX账号等”之类的短信,受害人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某指定账户,再去核实,后悔莫及;

7、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嫌疑人以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的费用。若指定的个股走势碰巧吻合,则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或走势的方式实施诈骗;

8、贷款诈骗。嫌疑人针对需要小额贷款人保证金、利息等名义,骗取受害人钱财;

9、以“假车祸或摔伤住院”为名的诈骗、嫌疑人在预先了解受害人及其子女的而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受害人子女上课(或上班)手机关机的时间,冒充医务人员或学校辅导员等身份,通过打电话给受害人家人或朋友,谎称其子女,“出车祸”或“上体育课摔伤”住院,急需汇医疗费,从而达到骗钱财的目的;

10、虚构绑架事实的诈骗。嫌疑人给受害人亲人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孩子被其绑架。并模拟孩子的哭声、叫喊声,从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11、事先录制QQ视频,诈骗QQ好友钱款。事先通过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QQ号码使用人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QQ号码使用人视频播放给其他好友观看,以骗其信任,最后以急需要用钱为各向其,好友借钱,从而诈骗取款;

12、发送虚假招聘广告诈骗。嫌疑人以招聘业务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受害人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分绍费”、“培训费”,“服装费”为由实施诈骗;

13、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通过互联网散发虚构的预测彩票信息,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会员,预测中奖号码,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实施诈骗;

14、发布敲诈勒索按的信息实施诈骗。向手机用户发布“不想血光之灾”,“要你办的事没办好,请把钱退回到xx账号”、“如不将钱汇到XX账户,则卸掉你的大腿”等内容信息,受害人因害怕产生后果。往往主动向指定账户汇钱;

15、冒充110诈骗,使用软件修改电话号码,“0523110”冒充泰州市110进行诈骗,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告知:泰州警方绝对不会通过“0523110”拨打群众的电话办案,市民谨防不法分子假冒“0523110”诈骗;

16、包裹藏毒(违禁品、走私品等)诈骗,以海关、公、检、法、边海防等机关名义电话通知受害人称其包裹内藏有毒品(违禁品、走私物品等),为配合调查要求受害人将将XX金额(个人全部财产或家庭全部财产)转账至某单位安全账户的形式进行诈骗。

17、航班取消  骗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了大批乘客信息,通过群发诈骗短信的方式钓鱼,一旦有乘客误信,拨打短信中的假客服电话,骗子们就会诱导受害者去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提示:任何涉及退款或汇款的短信和电话都不要轻信,不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如遇此种情况可自行拨打航空公司统一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此外,退票改签无需到ATM机操作,任何要求到ATM机上操作的都是骗局。

18、快递未取  骗子假冒快递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客户有未取的快递,人工查询时会询问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诈骗。  提示:凡以“400”开头的来电多是骗子,因为“400”客服只可以接听客户来电,不能向客户去电。遇到此类电话或短信,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或向陌生人转账付款,并可以通过各快递公司的官方咨询确认,以免上当受骗,损失财物。

19、医保卡冻结  犯罪分子使用拨号器撒网式拨打电话,播放录音。称其社保卡、医保卡发生异常,需要冻结,并提示事主拨打所谓的公安局或检察院电话以协助调查。所谓的公、检部门工作人员则要求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安全账户”进行保护。  提示:若社保卡、医保卡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会直接与单位取得联系,而不会单独联系个人。且即使真有问题,也是要求相关人员到服务大厅进行处理。

20、退费  骗子通过非法手段事先获取事主资料,通过固定电话、手机或短信冒充车管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办理汽车、摩托车、农用车购置税或者教育退费”为名诈骗。  提示: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21、冒充银行工作人员  骗子以“事主银行卡扣除年费或在外地巨额消费、透支”等为由诱骗回电咨询,然后以事主银行卡信息泄露需要开设安全账户服务实施诈骗。  提示: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而不通过诈骗短信提供的联系电话咨询。凡以种种借口要求你通过ATM柜员机去操作所谓“远端保护措施”、“开通网上银行”、“与税务机关联网接收退税”、“收退税款”等项目的,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23、拨打电话虚构绑架家人  拨打电话虚构绑架事主家人或者以短信冒充黑恶人员敲诈的诈骗。  提示:当接到子女、亲属被绑架、突发疾病、遭遇车祸等电话时、不要慌张,要注意采取直接与子女、亲属联系的方法进行核实,不要贸然向对方汇款,防止上当受骗。

24、订购外卖诈骗分子伪装成买家。当外送小工外出送货时,诈骗分子紧紧利用这段时间对店家威逼利诱,又打来电话要便利店给他充值财付通,对方说等会货送到后一起给钱,但是达到充值目的后就关机消失。  提示:接到电话订购货物时,与对方报地址等信息前,不要主动提示,同时及时判别该地址与周围环境是否相符,同时要保持理智冷静,不要急于促成交易,对于陌生的买家尽量遵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25、“来我办公室一趟”  骗子在掌握了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后,拨通电话直接叫出机主的姓名以及职务。受害者接到陌生电话,电话一接通,对方就说是领导,让受害者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来办公室找他谈话。第二天早上,在去往领导办公室的路上,又接到这个电话打过来,要求打钱。  提示:接听“领导”电话,要保持清醒头脑,通过正确渠道核实人物身份、电话号码以及事情真伪。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对方冒充的是老板、警察、法官还是亲戚朋友,最后一旦提到汇钱,那就是诈骗。

 

骗术1

冒充QQ好友骗钱

今年2月26日15时许,三明市三元区网民肖先生在家上网,突然其好友阿鸿的QQ头像向他发起对话,说有朋友急需用钱,让肖先生立即通过网银转账向某银行卡内转入人民币2万元。肖先生和阿鸿相识多年,没多想就给那个账号汇去了钱。

16时4分,肖先生收到阿鸿的短信说“我的QQ被盗,如果有人向你借钱千万别转。”肖先生一看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便立即报案。

3月28日,省厅网安总队、刑侦总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网安、刑侦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抓获犯罪嫌疑人黄某东、黄某强等4人,当场查获银行卡、无线网卡、手机、网银U盾等作案工具。

网络警察提醒: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文件和邮件,一定要经过杀毒软件查杀后才可打开;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升级,定期查杀计算机木马病毒;对可疑网络链接,一律不打开;任何人通过网络借钱时,务必要通过传统方式如电话加以确认,尤其是收款人姓名与QQ主人姓名不符时要特别提高警惕;另外,在视频中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很有可能是对方播放视频录像,可通过双方相互招手示意等方法确认是否为实时视频交流。

骗术2

发布假招工信息诈骗

30岁的小易和26岁的阿师是泉州安溪人,去年2月起,两人在互联网上开设“东方出版社”、“东方报社”、“东方兼职网”、“枫叶出版社”、“海峡出版社”等网站,发布大量虚假招聘信息,以收取保证金、体检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短短几个月时间就骗到人民币13万元。

2011年9月,厦门市公安局在龙海市角美镇捣毁小易和阿师的以招工为名进行诈骗的窝点,当场抓获两人。

网络警察提醒:对网络发布的招聘信息,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里的电话、联系人、公司名称等关键字,看是否有人投诉对方诈骗;对一些知名企业的招工信息,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公司的联系电话,直接致电该公司确认。在本地的公司尽量面见商谈,不要轻易付款。

骗术3

低价卖商品诈骗

如今,网上购物已成了眼下许多网民喜欢的消费方式,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个特点,通过在网上交易平台发布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来吸引客户。一旦客户上钩,骗子就以收取少量定金、缴纳保证金等理由一步一步要求对方付款,然后再以种种理由不发货,直至最后无法联系。

去年7月21日上午,厦门市公安局对8个通过网上群发短信平台发送各类虚假诈骗信息的窝点进行冲击,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扣计算机7台、手机38部、银行卡61张、账本12本等作案工具及现金5万元。

网络警察提醒:网上交易尽量选择知名网上商城、信誉较好的商家;不要被明显低于市场的报价所吸引,要多对比,判断产品在市场上的合理价位;要通过实时视频或邮寄等方式查看商家样品;尽量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收到货后再付款。

骗术4

推荐股票骗钱

武夷山市的邱先生本想通过炒股挣大钱,却不想被骗子骗走了70万元。

去年7月22日邱先生登录了“北京申银万国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网站,网上称“可帮他操作股票赚钱”。一开始邱先生购买该网站推荐的股票确实挣到钱了,后来当他想获得更多的股票内幕消息时,对方却以只给缴费的会员提供信息为理由,骗走了他会员费、验资费等共计70万元。邱先生发现被骗后报警。

同年8月12日,南平市公安局经过半个月侦查,在厦门集美区抓获29岁的安溪籍李某杰等7名犯罪嫌疑人,查扣车辆2部、电脑、手机及15张银行卡等作案工具,摧毁该涉嫌股票诈骗团伙。

网络警察提醒: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如果确实有所谓的内幕消息,嫌疑人自己炒股就有可观收益,没必要与陌生人合作。另外,可将网站上提供的联系方式(电话、QQ、MSN、邮箱)、银行账户、公司地址等关键字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看是否有其他网民在互联网上对犯罪人员进行举报。

骗术5

建立假订机票网站诈骗

去年7月15日11时许,受害人王某在网上搜索到一家卖机票的网站,购票期间却被对方以各种理由骗走人民币198684元。8月3日,厦门市公安局在海南抓获朱某迎等15名嫌疑人,查扣笔记本电脑3台、银行卡9张、手机36部等作案工具及现金3.5万元。

警方介绍,诈骗分子建立与各大航空公司网站相似的订票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推广,确保自己网站在网民搜索时网站排名靠前。当受害人与诈骗分子联系时,嫌疑人就用汇款没到、银行系统有问题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反复汇款。

网络警察提醒:常用的正规订票网站、网银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站等可以加入到收藏夹,每次需要浏览时,直接从收藏夹打开;网上购票时不要轻信陌生网站低价的宣传,建议通过正规网站购买。另外,还可以观察网站的企业注册号和经营性网站备案等,这些内容一般都会在网站首页底层有所体现。若这些内容不完整或存在错误,可致电网站获取。网站ICP的真伪可在工商行政机关网站通过网站网址进行验证。

骗术6

发假银行卡升级短信诈骗

今年2月8日,泉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接到某银行泉州市分行报案称,自2011年11月以来,该行不断发生受害者账户的资金被转走的情况。

经初查,一伙犯罪嫌疑人通过大量群发“网银升级”短信,诱使一些客户登录伪造的银行网站,并运行伪装成网银U盾的木马盗取受害人的网银账号及密码,随后通过木马程序自动完成网银转账,盗取受害人资金。

3月30日,12名嫌疑人全部落网。据嫌疑人交代,他们雇人向全国各地该行客户发送U盾升级虚假短信,诱导受害者进入其伪造的银行网站进行升级操作,运行伪装成网银U盾的木马盗取受害人的网银账号及密码,再通过木马程序将客户账户上的资金转走。

网络警察提醒:涉及银行卡透支消费、修改密码等信息,银行方面一般是通过专用号码、正式渠道通知,通过普通移动电话发来的短信一般为虚假信息。群众收到此类信息,要首先确认真伪,及时根据银行卡面上提供的正式业务号码与银行方面取得联系。

骗术7

假称“邮包藏毒”诈骗

4月19日,我省专案组在桂林市一举抓获安溪籍诈骗嫌疑人7名,缴获作案手机11部、SIM卡17张、笔记本电脑1台等一批作案工具,破获省厅挂牌督办的系列“违禁邮包”诈骗案。

此类诈骗的特点是:嫌疑人甲以“违禁邮包”为名向手机用户发送语音电话,称对方在邮局有包裹未领取,诱导被害人根据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与所谓“邮政局”工作人员联系;之后,嫌疑人乙冒充“邮政局”工作人员,谎称包裹因藏有海洛因、银行卡等违禁品被公安机关缉毒部门调查,诱骗被害人联系“公安局缉毒大队”;接着,嫌疑人丙冒充缉毒民警,以“包裹涉毒,需冻结被害人银行账户”等借口进一步引起被害人恐慌情绪,诱骗被害人联系“银联中心”;最后,嫌疑人丁冒充“银联中心”工作人员,以“安装银行卡自动报警器、避免账户冻结”等理由诱使被害人持银行卡到银行ATM柜员机操作,将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上,并要求被害人转账后24小时之内不得动用账户,拖延被害人报警。

网络警察提醒:网上购物如涉及法律方面责任,执法机关一般会通过正式法律文书等形式通知或传唤,而不会通过手机短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