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温水煮青蛙”的蚁穴也要久久为功

11.11.2014  17:12

  纵观走上贪腐不归路的领导干部,很多都存在“温水煮青蛙”的现象。“从以往发现和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来看,他们都是从小处、小事突破禁令的,或接受一次小吃请,或收受一点小礼品,或以权谋取一点小私利,正是受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驱动,使他们一步一步滑进了违纪甚至犯罪的泥潭。”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分析。

  所谓“温水煮青蛙”,比喻的是一点点的小变化让人在不经意间蜕变,甚至到最后一刻都不自知。对于这种“温水效应”,一些贪官落马后都深有体会。

  如:鞍山市公安局政治处原副处长张志强曾经说道:“腐败就像是用温水煮青蛙,让你先很舒服,但这种舒服其实是一种毒药,最终让人骨头被煮得脱离躯体,想动都不可能了”。这番“大实话”确实道出了一些“落马”官员的“苦衷”:他们都曾有过底线意识,也都曾有过警醒,但面对熟人、朋友几百、几千块钱的“小节”时,他们往往觉得这种小钱是人情往来,收了就收了,无须在意。正是在这种思想“左右”下,一次次的“小钱”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自律之心瓦解,警惕之心钝化。

  最为关键的是,只要你拿了别人的钱,动用手中的权力给别人办了事,这就是违法犯罪,与钱多钱少无关,更与人际关系无关。事实上,有些官员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致使歪风邪气上升,作风问题严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败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总书记的这一分析清醒而深刻。”辛鸣表示,“正因如此,才更凸显出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

  由此观之,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收尾,但作风建设如何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中央的态度十分鲜明,将持续不断地抓好作风建设,还要从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出发,使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改作风要改到深处,要从权力的细微处入手,从党员干部思想的细微处入手,见思想、见信念、见文化、见习惯,堵住“温水煮青蛙”这一蚁穴。

  特别是实践证明,改作风,改到深处靠坚持,改到远处靠习惯,改到高处靠信念。作风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石穿,一滴不可弃滞。”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桩一项地改,一沟一壑地迈,一月一年地坚持,久久为功,让改作风的百米冲刺顺利过渡到打造合格队伍的耐力长跑,让作风建设的“标尺”、“标杆”内化于心、外现于行。这样,再顽固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也必能被打扫干净,更不会卷土重来,从而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