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温暖遭村民驱赶的艾滋男童内心
原标题:如何温暖遭驱赶的艾滋男童
这起事件形象地表明,艾滋病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爱艾滋儿童,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相关部门灵活落实政策,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
看到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写“联名信”,想赶走村里一位感染艾滋病毒的8岁男童坤坤的消息,心里不禁沉甸甸的。
即使没有感染艾滋,坤坤的身世也令人悲悯。他妈妈是怀上他后才与现在的“爸爸”认识的,“谁是坤坤的亲生父亲,只有他妈妈才晓得”。他在村里出生后,母亲很快不知所终,在外打工的“爸爸”也在得知他患病后断了音信。实际上,坤坤已经成了孤儿。而在村子里,小伙伴拒绝他,学校也拒绝他。
一个本该和别的孩子一样拥有快乐童年的男孩,一个本该生活在父母亲疼爱庇护下的儿童,因为从娘胎里就感染上的艾滋病毒,早早就要面对这个世界的冷漠绝情,何其无辜!
可是,能因此责怪这些村民吗?他们也有免于恐惧的权利。要让他们明白,和艾滋病毒携带者在一起生活并不会感染,恐怕尚需时日。不只在这个边远山村,哪怕是在城市里,人们何尝不是“谈艾色变”?这个社会中的许多人,还没有做好与艾滋病患者和平相处、携手生活的心理准备。
这起事件形象地表明,艾滋病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工作上遭遇到的困境,主要来自于社会歧视与恐惧心理。要打消社会歧视与顾虑,为艾滋男童的治疗、上学与生活提供良好保障,政府就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来。
2009年,民政部曾下发相关文件,为营造有利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制度安排。对于艾滋病孤儿,相关文件提出了“分散抚养为主,集中养育为辅”的安置原则,即鼓励以家庭养育为主;对其他艾滋儿童,则主要从生活补贴、受教育机会及基本医疗条件上加以保障。坤坤或许难以被认定为艾滋孤儿,但当地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他更多的政策照顾与关怀。
在12月1日国际艾滋病日那天,李克强总理表示:在防艾抗艾征途上,我们需要汇聚起更多闪耀的星星,照亮夜空,让艾滋患者前行的路不再孤单。关爱艾滋儿童,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相关部门灵活落实政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