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 ——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升级”清真产品国际认证机构纪实
临夏是我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因穆斯林人口众多、伊斯兰文化氛围浓厚,临夏素有“中国小麦加”的美誉,临夏清真食品也在国内外有较高的信誉度。
“临夏最大的优势在于清真品牌和清真产业。”临夏州委书记杨元忠说,临夏清真食品有传统、有特色,有基础、有市场,有前景、有潜力。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谋划发展清真产业,做大做强清真品牌,临夏州大有作为。
基于这一认识,临夏州编制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清真牛羊肉生产基地,培育清真食品加工企业,构建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在甘肃临夏经济开发区建成清真食品产业园,新建以清真牛羊肉熟食品加工、清真方便面、清真调味品、清真乳制品为主体的清真食品骨干企业群,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开发转型升级。
目前,临夏清真产业初具规模,全州有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企业2400多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初步形成清真牛羊肉、乳制品、饮品、农产品、副食品产加销一体化格局,清真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大关,增加值占到工业经济的三分之一。15家外贸出口企业从事清真产业,年出口额接近2000万美元。同时,还有近2000人的留学生团队,常年活跃在“一带一路”国家,专门从事清真产品的对外贸易、中介服务和翻译工作。
“打响清真品牌,让清真食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获得国际认证的信誉支持尤为重要。”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主任马凌祖介绍说,我国清真食品认证业务处于四种模式:一是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河南省伊真咨询公司等宗教团体或民间组织认证,二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等政府所主导的部门认证,三是由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署(JAKIM)、印度尼西亚乌拉玛委员会(MUI)等国外认证机构授权中国代理认证,四是企业自发到国内外认证机构认证等方式来完成。政府主导的认证以服务为主,其它则以盈利为主。
2012年,甘肃、宁夏、陕西、青海、云南5省区民委、质检局联合制订颁布《清真食品认证通则》。2014年,甘肃省民委、省质检局研究制定《甘肃省清真食品认证通则》及清真面食品准则、清真餐饮企业准则、清真乳制品企业准则、清真畜禽养殖生产准则、清真畜禽水产饲料生产准则、清真食品包装企业准则等6项分则,为我省开展清真食品认证工作打下基础。
围绕清真食品认证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进而实现与国际清真食品行业接轨,临夏州组建成立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研究制定清真食品认证技术规范,开展清真食品国际认证检验业务,先后认证清真食品企业30家,认证产品70多种,通过认证的产品出口销往沙特、也门、阿联酋等中东国家。
2013年以来,临夏州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两州在开发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等方面达成共识,多次共同互访、联合举办清真食品与民族用品交易大会和清真产业发展论坛,并对开展清真食品国际认证工作相关事宜进行实质性的磋商。
2015年12月,省委书记王三运率团对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期间,曾就加快推进临夏清真食品认证、推动双方清真食品产业共同发展等问题,同马来西亚官方进行会谈。马方当即表示将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校核,加快推动授权认可。
两个月后,经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署审核,正式授权认可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为清真产品国际认证机构。由此,也给临夏清真产业带来三大利好:一是通过认证的清真食品企业有了打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二是清真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有了“助推器”,三是清真品牌开发有了“金招牌”。
临夏州华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酪蛋白系列及其衍生产品,畅销国内50多个大中型城市,并出口到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巴西、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前通过上海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取得清真产品认证,但每年的一次审核手续繁琐,工作人员要反复往返多次,现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认证手续了。”总经理张安林说。
甘肃八坊清河园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世荣表示,临夏州获得清真产品国际认证授权,便于清真品牌和清真食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对于清真食品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铸就了更高的平台,也意味着清真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需要增强,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的步子才能迈得更加坚实。(记者邹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