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理】清水宋墓:丝路文化在天水的另类标本
原标题:清水宋墓:丝路文化在天水的另类标本
清水宋墓的砖雕彩绘穹顶
清水宋墓中的“天使”
妇人启门画像砖
推磨画像砖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甘肃清水县境内出土了30多处宋金时期的砖雕彩绘墓葬。从这些墓葬中发掘出土的千余块宋金画像砖是当时浮雕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1.打开一扇门,进入宋人的日常生活
6月上旬的一天,在磅礴的大雨中,冒雨前往清水县城赵充国陵园,寻访陵园一角门禁森严的一处宋代古墓。之前在清水县博物馆参观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宋墓中画像砖的独特魅力。这些画像砖是使用精选的泥土,在高温下烧制而成,其质细腻,色泽灰中带绿,既不像普通砖那样松脆,也不像石块那样坚硬,因而易于雕刻,且雕刻出的图案和纹理具有一种特殊的质感。
陈列柜中的画像砖就像一幅幅连环画一样,艺术地再现了宋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反映平民日常劳作的有推磨、舂谷、采桑、牲畜、渔猎等画面,也有反映王公贵族奢靡享受的出行、宴饮、乐舞、博弈、杂技等场景。这些画像砖的图案构图精巧,画面生动,题材多样,真正达到了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图必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
清水宋代古墓的人文渊薮在博物馆女讲解员清亮的声音中一一道来:
上世纪以来,清水县先后发现了30多处宋墓,规模之大、形制之独特、工艺之精湛为宋代墓史上所罕见,在宋代提倡丧葬从简的社会文化语境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代表性的上邽苏屲墓、白沙乡箭峡墓、贾川乡董湾墓和红堡乡贾湾墓四座墓室,如今已被当地文物部门“修旧如旧”,在赵充国陵园集中保护,得到省市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
讲解员说,一块块画像砖毕竟是孤立的,只有亲临雕画相济、满墙锦绣的墓室,才会让我们打开一扇门,进入宋人的日常生活。雨水洗去了纤尘,让赵充国陵园更显得庄严肃穆,而在陵园一角,工作人员“哐当”一声打开宋墓外部铁门,墓室中的森严之气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打了一个冷战。
能建立墓室,往往代表了墓主的身份,能用得起墓室的人,非富即贵。稍微讲究一点的墓室,至少也要挖出一个长方形的土圹,墓主躺在棺材里,棺材躺在土圹中,旁边放置陪葬品,高级一些的墓室,还要建造出一个椁室,然后把椁室分成几个大小不同的空间,如前室、主棺室、耳室、后藏室等,各室作用不同,有的用来放置棺木,有的用来放置陪葬品,有的用来埋葬陪葬者。
那种场景细想让人不寒而栗,而进入到墓室里,却发现四周墙壁的画像砖金碧辉煌,营造了一种热烈而温暖的世俗生活。
2.平民墓葬,为什么如此斑斓富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清水宋墓多是平民墓葬,却营造得如此斑斓富丽?
原因是清水县所在地域以公元1121年北宋灭亡为界,先后分别由北宋和金统治。宋朝是以商品经济繁荣和民俗文化崛起为主要特征的时代。
当时,朝廷在古秦州(今天水)设置了“茶马互市”的民族贸易,以清水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关陇地区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和与中原文化交流的中心。商贸活动推动了新型市民阶层的形成,为这种平民墓葬的豪华营造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金统治清水时期,中原王朝原有的礼乐制度和社会观念遭到颠覆性破坏,原有的等级观念被打破,也为这种墓室的营造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在墓室中穿行,我们发现这三座古墓内皆为砖雕仿木结构。砖雕仿木结构墓室的营造兴起于晚唐五代。起初只是一种用小型砖砌筑的半圆形筒提结构,后来发展为穹隆顶,亦有攒尖顶。宋初沿袭其形制。
北宋中期,在清水普遍出现了结构复杂的砖雕仿木结构墓葬,从已经发掘的30多处宋墓来看,这些墓室有方形、圆形、多边形不等,皆仿现实生活中房屋木建筑的形制,用砖雕出精细的立柱、额枋、斗拱等建筑构件。到北宋末期,建筑样式日趋复杂,墓室四壁出现了雕花格子门、直棂窗、桌、椅、花卉、屏风等仿木结构装饰品。
金人占领清水期间,这种仿木结构的砖雕墓葬更是发展到了顶点:墓室四壁基部是结构复杂的束腰须弥座,中部用砖雕花格子门,或回廊栏杆,上部为重重叠叠的铺作垂昂,有时会砌出重木檐屋顶形状。有的则以墓室四面构建房屋的外檐而形成前庭后堂、左右厢房式的四合院,呈天井形制。并配以大量的乐舞场面和孝道故事,把这种墓葬的“拟世间”特点发展到了极致。
清水宋金墓葬砖雕装饰多采用乐舞场面。在中国墓葬史上,就其装饰的表现内容而言,汉代多为政治故事和百戏,唐代多为乐舞并有大量的陪葬品。但清水宋金墓葬中的陪葬虽只有简陋的生活用具,但表现乐舞享乐的装饰却随处可见。
此生已苦,来世岂能再苦?于是工匠们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表演技艺如杂剧、说唱、社火、皮影戏、道情,都凝聚在了墓室的装饰中。特别是杂剧、大曲舞蹈和社火装扮,更成为墓葬装饰的常见内容,并附以墓主人的生活起居,成为墓室中砖雕画面表现的主题。
3.时空发生了偏移、扭曲,甚至是错乱……
在清水宋墓中,我们也发现了画像砖有“妇人启门”的形象,画像砖上,一位女子从一扉关闭、而另一扉微微开启的门的缝隙间露出半身,向外探望,暗示门后有庭院、房屋,寓意主人家大业大,殷实富有。
询问工作人员,原来这是中国墓葬艺术中的一个常见形象,因启门之人多为女子,故名。
“妇人启门”画像砖在宋代算是流行艺术。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学者王世襄曾在《四川南溪李庄宋墓》一文中提出:“门蔽半身之妇人,为全墓最易引人注意之点……其形制与宜宾旧州坝宋墓所见者,颇多似处,可见为当时极普遍之装饰。”它一定程度上与当时人们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相关。因为在古代传说中,国人心目中的神仙世界一直在西方,而妇人在东西两壁启门跟中国人死后成仙思想有很大的关联。
这些彩绘砖雕中最称奇的是一幅长着翅膀的“天使”图像,看到图画中的她,头发卷曲,鼻梁高挺,眼睛内陷,让人一下子就想到欧美电影中,那些低垂着翅膀哭泣的天使雕塑,这让记者瞠目结舌,感觉时空发生了偏移、扭曲,甚至是错乱,如果这也是“飞天”,这和人们所熟悉的敦煌莫高窟中的同类艺术形象可是大异其趣。
敦煌飞天从南北朝时期的西域式飞天兴起,到隋代创新变化为中西合璧的飞天,鼎盛时期的唐代飞天已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从五代到元代飞天艺术逐渐衰落。清水彩绘砖雕西域式“洋飞天”形象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已是飞天形象完全中国化之后的事情,且同一墓室彩绘砖雕中呈现的飞马、葡萄等作品,以及墓室回廊、门窗设计风格等均呈现出浓厚的西域色彩,当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体现出当时丝绸之路文化对甘肃东南部临近陕西一带地区的深厚影响,这或许是清水宋墓中的“飞天”形象有着异域特点的原因。
在墓室中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心灵似乎也变得恬和、安宁,当地学者南宝生这样解读清水宋墓的美学价值:“人们在这具有特殊意味的象征性图像所构建的象征性世界中,安顿了人生的现在和未来,使各种复杂的内心需要得到安息和慰藉,这也是这些画像砖的意义所在。”信哉斯言!
文/图 记者 刘小雷 周言文